学习徐特立教育思想创建高水平理工大学
作者:胡海岩 来源:学习时报 2011-11-22 17:21:44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事业主要领导者,也是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主要创建者。徐老在长期领导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徐特立教育思想,对于创办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深刻领会徐老的“三位一体”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办学特色。 徐老早年就对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思考,在领导自然科学院期间,他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群众需要为价值取向,提出了教育、科技和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徐老的这一思想不仅为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在同时代的教育家中最早预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70年来,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当今盛行的产学研相结合和大学科技园区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校党委深刻领会徐老的“三位一体”教育思想内涵,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明确要“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提升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在发展战略上明确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如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武器方阵中,学校参与22个方阵装备的研制,数量和层次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学校大力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在能源、材料、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瞄准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学科群、人才群和信息群对接产业群,培育高素质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已成功地将先进的毁伤技术、制导技术、导航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动车辆技术、绿色电池材料技术等转向企业,形成了先进生产力。 深刻领会徐老的“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坚持培育又红又专人才的办学特色。 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德育为首是主线和灵魂。他特别强调,教育首先就是要塑造人。他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可归纳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严格要求,尊重人格;积极疏导,耐心说服;‘诗教’陶冶,情感扬抑;教书育人,渗透教学。在同时代的教育家中,徐老对德育的论述尤为系统,实践也最为丰富,成效也最为显著。 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校党委深刻领会徐老的“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培育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代表的师德典范,大力弘扬该团队在国防科技攻关中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先锋精神。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德育答辩”工作,并将其发展为从入学开题到毕业答辩首尾相连的全过程教育体系。李长春同志已多次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向全国高校推广。近年来,一批年轻校友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中有吴一戎院士、庄钊文少将、许勤市长等杰出校友。 深刻领会徐老的“实践创新”教育思想,坚持通过实践环节培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 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个鲜明特点是崇尚创新,崇尚实践、崇尚两者之统一。他指出“我们处在困难的环境下,更需要更多的创造”,明确将教育的任务归纳为“接受遗产和创造新产”,倡导“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有脑筋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他将“劳力与劳心并进,手脑并用”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徐老对理论、实践、创新三者间关系的论述最为丰富,并在当时最艰苦的条件下领导教育实践,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校党委深刻领会徐老的“实践创新”教育思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本科生,学校通过加强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类社团建设、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基地等措施,营造浓厚的实践创新氛围。对于研究生,学校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真刀真枪”的科研实战和工程实践,使其历经磨难而提高创新能力。以车辆工程学科为例,近5年获得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个获奖项目均有研究生作为科研生力军,其中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主要获奖人包括研究生。学校毕业生以富有实践创新能力而受到社会欢迎。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