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黄奇帆:重庆没有刻意搞什么新政和模式
重庆日报 作者:任锐 商宇 何清平   2011-04-29 12:19:28

 

 

   澳门日报和澳门电台:一是关于渝澳合作的问题,目前澳门在重庆的投资情况,渝澳合作将来的走势怎样?二是关于公租房的问题,刚才市长讲到公租房申请条件没有明确的工资标准,这是否意味工资收入完全不考虑?

黄奇帆:我们现在引进外资是全方位的,港澳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等都欢迎合作。这几年重庆每年都有澳门的投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农业等,在全市利用外资中占5%左右。今后,重庆和澳门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房地产开发。澳门房地产商到重庆来投资,过去已经有,现在也在做,今后还会继续。二是旅游。澳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双方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三是澳门和葡萄牙有历史关联,与欧洲签署了申根条约的国家有更便捷的合作,通过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的穿针引线,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四是欢迎澳门企业到重庆投资基础设施,像当年建设的渝澳大桥就是双方合作的产物。

我刚才说了,公租房是面向农民工、新生代大学生和城市原住民中的困难户,从人性化角度,不必非常计较月收入1500元还是3000元为标准,但并不等于月收入3万元的人也可以住公租房。如果他一个月真有3万元的工资,他可以买商品房,能增值保值,而公租房没有产权,面积也不大。其实我们之所以放宽公租房的申请条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把“后门关上”,只能买,不能在市场上随便卖,只能按限定的价格卖给公租房管理局。这就避免了经济适用房的缺陷,防止有人搞灰色交易,产生利益输送。这时候,“后门关上”了,“前门”可以放开一点,也不会出现收入高高低低的人都住公租房的情况。

香港商报:这两天参观了重庆七大要素市场,特别是农村土地交易所和药品交易所让人大开眼界,政府用市场这只“手”,很巧妙地解决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了解到,这些市场是公益性的市场,不知以后能否可持续地办下去?而且,现在市场交易的主体基本限制在重庆范围,有没有可能突破重庆的范围?比如港资、外面的企业能不能参与?

黄奇帆:我们搞交易所一是国家同意,这7个交易所都师出有名,是国务院2008年3号文件批准同意设立的。二是市场有这种需求,交易所涉及的7个品种,每年全国的交易量都会有1万亿元左右,如果我们这个交易所每年交易量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际上就会拥有这个品种的定价权。

同时,我们推动交易所建设,也有利益考虑。凡交易就有结算,如果是一个重庆的交易所,就把重庆各个区县的零散交易结算在这里,如果是全国要素的交易所,全国的结算就在这里。交易所的本质是金融结算中心,会带来税收,这当然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内在动力。

药交所的确有它的好处,能有效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全国400个合法的药厂生产的药在交易所挂牌,2000家医院同时上网采购,供求双方直接交易,一步到位,中间没有药贩子,这样交易的价格就比市场上的价格低20%。说到我们这个药品市场能不能辐射,既然通过交易所采购的药品价格能低20%,医院当然会来购买低价质优的药,相信一年以后全国会有更多医院到这里买药,我们的药品交易所是可以辐射到全国的。

由于土地市场比较敏感,所以国家要求我们这几年就在重庆范围内试验,等我们的试验健全了,形成经验了,经国家批准,我认为土交所模式是可以在西南地区逐渐推开的。重庆现在的7个交易所,有些是重庆本地的,有些是区域性的、有些是全国性的,我们认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7个交易所都可以向全国辐射。

香港文汇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记者见面会上,黄市长曾说重庆考虑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不知道现在进展情况怎样,有没有时间表?

黄奇帆:有这回事。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又与内地金融市场密切关联。今后,香港金融中心会越来越多地为内陆服务。去年,重庆农商行在香港上市融资17亿美元,今年我们在香港资本市场还有几个动作:一是有几个企业正在策划年内在香港上市,目前都在报批过程中,一旦批准就在香港上市,估计能募集到十多亿美元到重庆投资。二是准备在香港搞一个窗口公司,像上海和广东的窗口公司一样,在香港上市,变成一个红筹股。三是利用我们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发行外币债券。四是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我们正在论证,一是考虑由重庆的企业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二是考虑让重庆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看哪种方式手续简单操作方便。总之,今年到香港发行几十亿人民币债券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中国日报香港版:重庆的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重庆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哪些主要障碍?市委、市政府如何来克服?

黄奇帆:我们觉得“三难”:一是资金问题;二是人才问题;比如我们到海外投资,需要各类国际人才;三是制度协调的问题。我们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遇上重大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有的是地方政府的权力,有的则是中央政府的权力。有时候对中央政府而言某项制度调整是件小事,但对地方来说就是一件大事。比如,以往沿海的加工贸易“两头在外”———销售、结算在外,1万多亿美元的加工,销售结算在大陆为零,有五六千亿在新加坡,有几千亿在香港,还有几千亿在东京。重庆发展加工贸易,希望改革创新,想把销售结算拉1000亿回来,首先就要做好国际离岸金融制度安排。以前,中国内陆的金融结算制度都是实体经济结算,不允许任何自然人和法人拥有离岸金融账户,就这一个规定,这1万多亿美元就不能在国内结算。这个制度不是地方能改的,需要国家同意。这个制度改革对国家是一小步,很简单的改动,但是如果不改就像一个秤砣压住了所有事。其次,国内各大银行以前都没有离岸金融业务,现在要赋予银行这种业务功能,也不是地方的事,需要与中央有关方面协调。第三,结算的时候如何对进进出出的外汇进行有效监管。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和中央有关部门很具体地协调,几个问题都解决了,所以美国惠普公司亚太地区的结算中心,从新加坡搬到重庆,现在已经运行一年,增加了七八十亿的税。同样,我们与宏碁和其他电脑厂商合作,也把它们的结算中心引到重庆。讲这个例子是说,在进行深层次改革开放创新的时候要触动制度,以前没有是因为制度没有安排,大家都没有这样做,现在要率先改革,就要与时俱进创新制度安排,这时候不是单相思拍胸脯就能做到的,一定要协调各方特别是上级有关方面。

香港文汇报:在公租房问题上,我们看到一些数据,4000万平方米保障房要花1000多亿投资,现在重庆在公租房建设上资金方面是不是比较头疼?

黄奇帆:其实政府并不担心公租房的资金问题,因为公租房项目资金出去之后会形成平衡的。从量来说4000万平方米,如果土地资金不算,建筑房子是2000多元/平方米,加上400元/平方米装修费,公租房的成本会到2600元—2700元/平方米,如果留点余地,4000万平方米我们准备投入1200亿,其中,1/3是资本金,政府投入400亿,包括三方面来源,一是现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保障房,3年内中央政府给重庆的保障房、公租房的投入补助会达到100亿;二是重庆政府要付出200亿,这是现金流;三是小区内商业配套土地有上百亿的收入。这400亿是完全可以落实的。剩下800亿要筹资,去年筹集200多亿,今年也应该筹集200多亿,明年也应该200多亿,三年就有差不多800亿。去年的200多亿主要是向银行借,今后我们还可以向银行借,但考虑到银行今年的指标很紧,我们希望给工商企业留些贷款额度,今年所需的两三百亿,我们会向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商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筹集,目前已经基本确定。

当然我们借的800亿是要还的,利息可以用公租房的租金来还,本金怎么还呢?租了三五年公租房的人总有一部分人想买过来自己住或者给儿女住,如果有1/3的人要买,1000多万平方米,4000元/平方米,我就回收500亿元,这500亿收来就还本金。另外,几年后,公租房的租金和房子本身的价值也会随着老百姓的收入提高、社会的物价指数变化也逐渐上升,由于本金没有变化,所以过几年升值了的租金,升值的公租房房产把剩下的几百亿也能平衡。剩下的2/3公租房,是留给后人金不换的房地产,不是坏账。所以,有现代金融支持,公租房投融资不是一件难事。

香港大公报: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在着手实施缩小“三大差距”行动,请问初衷是什么?主要的制度建设和最主要的举措有哪些?

黄奇帆:“三大差距”问题确实是最近几十年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去30年,GDP快速增长,但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在此过程中,中央作出判断,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实际上,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时就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其实就是要求不能两极分化。这个意义上讲,怎么实现老人家的愿望,怎么落实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发展的同时,逐步缩小“三大差距”。

在操作上,有四个层面,需要政府出力,社会各方面协调才能逐步实现。一是完善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体系,二是实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保障、要素流通的一体化,三是社会要保障的衣食住行、教育、卫生、养老和就业等问题基本均衡,四是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如果在政府倡导下,把四个层次的事都做起来,可能“三大差距”的缩小就变成现实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