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最新统计数据,国庆黄金周广州楼市货少价高,约有2/3的商品住宅单价万元以上。广州楼价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实际上,9月上半月全市十区成交均价已经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1736元,去年8月,这个数字为6402元,13个月房价几乎翻倍。这个事实让民众倍感无力,也让政府非常尴尬。
针对房价上涨,政府并非无所作为。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土地供应和限价商品房供应。
目前,限价房尚在建设中,能否起到预期功能还属未知。令人担心的是,经验表明,限价品与普通商品之间的巨大差价,以及限价品购买资格难以界定的性质决定,价格双规制很有可能演变为权力寻租的温床,真正需要购买限价品的目标人群往往无法与掌握经济与权力优势的人群竞争。那么限价房拉低房价的功能就只能呈现在统计数字中。
依靠放地来抑制房价,这个措施的成效也让人难以乐观。本月上旬,广州拍卖13幅住宅用地,结果拍出了一堆地王。土地价格高出政府出让底价两倍多。本报9月12日社论已经指出,这是因为地产商囤积了大量土地,他们竞逐地王,是为了以一成的增量土地价格来提高九成的存量土地价格。如果依照这个游戏规则玩下去,政府分小块逐步放地,唯一的效果便是提高土地价格,间接推升房价。虽然目前政府只完成了卖地任务的四成,但其实全年计划卖地也只有4.3平方公里,对比开发商手中约42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政府手中这点砝码,确实不足以改变供求、调节房价。
其实,之前地产业用来推卸责任的“地荒论”只适用于小开发商。2004年“8.31”大限之前政府暗箱中转让出的大量土地,都掌握在大开发商手中,他们解决了融资问题之后,不断消化政府通过招拍挂放出的土地,逐渐成为地价和房价的主导。
这样看来,之前百姓抱怨的都对,房价高涨都是“奸商”的错;而政府手中已经没什么牌,现在似乎难有作为。但是,这种想法犯了一个天真的错误,那就是它误会了政府在土地供应上始终占主导地位,而且土地供求的闸门与激活囤地的利剑始终掌握在政府手里,因此,政府必须对房价、地价的飙升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囤地早该清查!
2004年的“8.31”大限成为土地转让的分水岭,此前通过协议批出的大量存地,本应在供应政策转变之时彻底查清,并以此为根据,配以激活囤地的政策措施,让土地供应保持稳定,以避免土地供应方式转变导致的增量土地锐减引起的市场恐慌。政府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没有摸清囤地,毫无激活闲置土地措施的情况下,贸然减少土地供应,为开发商制造“地荒论”哄抬房价提供口实。
其次,土地供应应有计划。
作为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重要调控手段,政府的土地供应计划本应根据历年的市场需求,以及各市场主体的反映有秩序地制定,不应以某种“拍脑袋”的方式推出,突然推出大量土地,以及突然收缩土地供应,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开发商要么大量吃进土地进行筹码搜集,要不就根据手中的筹码,通过炒高增量土地来哄抬存量土地的价格。特别是那些有能力提前了解政府推地计划的开发商,更能在定价权上占据主动。
实际上,不管地产企业手中掌握了多少囤地,它都不可能真正成为地价和房价的主导。在中国,任何企业的力量都不可能超过行政力量。就是说,如果政府真的斩断与地产商之间的共同利益,真正下决心调控房价,它是很有办法的。最简单的,开发商手中那些囤地都是违法的:根据国家规定,土地闲置一年即要征收土地闲置税,闲置两年即要收回。这个规定显然没有得到执行,不然开发商手中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地?而政府部门当然知道开发商手中有多少地,更明白国家的政策法规,它不去执行,只是因为它不愿意执行。近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将进一步严格土地供应后续的全程监管,并全面清查开发建设单位存量土地工作。这话说得坚定,但是没有任何具体内容。既没有公布开发商手中囤地的数字,也没有为自己立下清查囤地的时间期限,就像之前政府官员每每立下压低房价的豪言,让人读罢没有信心。
毫无疑问,能否清查地产商囤地,是目前广州房价走向的关键。本来,清查囤地没什么难,普通市民都可以举出身边久置的空地。只是,想要清查囤地,首先要解开政府力保地产业既得利益的心结,要清查政府内部的渎职行为,斩断政府和地产商之间那些由来已久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房价高企的责任其实始终在政府身上,剑也始终在政府手上。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