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发行40万册 《小说月报》为何受读者青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7-07-13 10:30:51

    在我国纯文学期刊渐显不景气的大势中,天津新闻出版局属下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小说月报》也不例外,发行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180万册跌落至90年代初的10万册。但它不认输、不言败,经历生存尴尬之后,1993年开始回升,90年代末至今,坚挺在40万册。它受读者青睐的秘诀何在?据主编马津海介绍,《小说月报》近年来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稳住读者、赢得市场的新路。
  读者是上帝,编辑部是“上帝”忠实的“仆人”。作品要有可读性,连编辑都读不懂,读不下去,怎么能要求读者喜欢?又怎么会有人买你的杂志?《小说月报》分析文学期刊发行量下跌、甚至难以为继的原因,认为除去共性客观因素,恐怕要从创作者、编辑者中寻求答案。他们应该反思,你的作品有没有读者看?你的杂志有没有读者买?不考虑这个前提而标榜什么主义,炒作什么热点,只能局限在小圈子热闹,读者不会关心。

  杜绝“后门稿”和“关系稿”;对所选作品力戒只玩弄手法而无思想内容的;力戒自我陶醉、无病呻吟的;力戒思想灰暗、格调低下的。增强读者意识,密切与读者的联系,认真对待读者的每一个建议、批评。每年春节前,给来信的读者寄赠贺年卡,此举虽小,但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响很大,许多读者在给编辑部的信中亲切地将《小说月报》称为“自己的刊物”。

  特色就是价值、需求。不能做大家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只能做大家中不可缺少的自我。《小说月报》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保持鲜明特色,即选得快、选得准、选得精和多样化。它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紧扣时代脉搏,格调高昂,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作品,使刊物既厚重沉实,又丰富多彩,既满足读者的阅读欣赏需要,又照顾到专家学者研究鉴赏之需。不为一时的轰动效益赶时髦,而是把读者的精神需求当作刊物的神圣职责。刊物发行量从高峰滑落后,认真总结得失,使刊物特色更加鲜明,以别人不可代替的特色显现自己生存的价值,这一雅俗共赏的特色被广泛认可。

  不变的是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与时俱进的是为读者服务的形式。《小说月报》变与不变的哲学是:为读者服务宗旨不变,服务形式不断变。从90年代初开始,《小说月报》在不改变办刊宗旨的前提下,对刊物进行了从封面包装、版式、发行体制等一系列变革。对四封和版式进行大调整,一改以往封面只在色调色块上变化,内文版式一律插图的传统模式,封面采用整幅现代摄影作品,并做美术设计。针对喜爱文学的读者也多喜欢美术摄影类作品,将封二、封三改为从美术师摄影师的角度,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聘请专家撰写通俗易懂的赏析文章,形成系列栏目。使刊物的四封及内文版式增加含金量和可看性。四封与内文相得益彰,文学与艺术互为辉映。

  在发行体制上,四面出击找市场,基本形成邮局订阅渠道、零售渠道和代售式这个所谓的“二渠道”等三种渠道为主的发行销售网。目前发行量中邮局订阅与邮局零售平分秋色,占总发行量的37%,“二渠道”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发行渠道,有很大潜力,承担63%以上的发行量,总发行书刊量稳定在40万册以上。近年新增出版《小说月报》原创版,发行量达10万册,每年还出版《小说月报》选刊、原创版、增刊各四期,发行量多达10万册以上。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