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6部委联合促国11条落实 传递调控楼市信心
选自:上海证券报   2010-01-14 12:48:53

保障性和普通商品房如何有效供给,住房建设用地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供应,如何防范信贷风险?针对社会关心的问题,在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央行、银监会六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在楼市调控中的职责,详细解读了“国十一条”的政策措施,传递出调控的信心。

[保障性住房]

今年将开工建设600万套

齐骥说:“房地产市场有无泡沫是一个比较复杂问题,很难一句话说清楚。”但他表示,必须看到中国一些热点城市特别是沿海大城市当中,商品住房的价格偏高,为此住建部将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地方和城市进行重点督查。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尽可能地多提供普通群众能够消费得起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齐骥说。

据齐骥透露,今年我国将有600万套左右的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具体包括限价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即将启动的城市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

齐骥强调,政府一定要把商品房定位在首先去满足居住功能上,各地要严格执行二套贷款政策。“一方面增加供给,另外一方面遏制不合理的住房消费,使商品住房的供求关系更加平稳。”齐骥分析表示,按照市场规则,供求关系平稳以后,住房价格必然将按供求关系去“调整和浮动”。

[土地供应]

全国开发商拥有300万亩土地

“国十一条”提出“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表示,增加房地产供地和实施房地产用地调控是完全有保障的。

贠小苏的信心来自于两组数据。一是截至2009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手中已经拥有近300万亩的土地。他说:“已供土地保证今后两三年房地产开发用地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全国各级土地储备中心截止到去年底,储备土地22万公顷以上。

据贠小苏介绍,对于已供土地,2010年国土资源部将采取进一步严格规范合同签订的内容等措施,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管,特别是对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对土地开竣工时间的限定,对闲置土地的查处和监管等。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促进已供土地及时按规定开发,以保证已供土地及时建成各类住房,确保人民群众居住需要。

贠小苏说:“我们在采取措施促进土地合理及时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用地和囤积土地、倒卖土地等行为。”

截至2009年底,全国仍然约有一万公顷闲置土地,54%左右的闲置土地主要是政府部门原因造成的。

据贠小苏介绍,对于这些闲置土地,国土资源部正在安排清查处理,要求各地在2010年1月底之前,基本处理完毕。

[房贷调控]

房贷利率实行差异化定价

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也是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领域。

据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经占到贷款增量的和整个贷款余额的20%左右。

银行业非常重视对房地产开发和个人按揭贷款当中的风险。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综合的授信,要求对于开发商贷款项目的资本金要及时足额到位。同时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第二套以上带有投资和投机性的,即为了出售和价值增值而购房的行为,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王兆星说:“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资产质量仍然保持平稳,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继续保持贷款不良余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的双下降。”

针对“国十一条”中提出的“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等措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表示,房贷利率实行差异化定价不是一个优惠利率政策,是商业银行在制定商业化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一个底线,主要还是防范信贷风险。

穆怀朋说:“人民银行鼓励商业银行支持自住性购房需求,对于其他的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商业银行原则上不予以支持。”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