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南京》北京首映 观众哭红眼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7-06 10:22:46

   
  图为电影《南京》海报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0周年,一部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日前在北京正式首映。该片通过讲述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滞留当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师明妮·沃特林等十几位西方人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近20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暴行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

  这部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由曾获奥斯卡纪录短片奖的导演比尔·古登泰格和丹·斯图尔曼联合执导。它的首次公映是在今年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共放映6场,几乎场场爆满,震惊了5000位看片的观众。《南京》在上海、北京上映后,将在全国各影院全线上映,12月将在美国上映。

  导演寻访30位幸存者

  《南京》从筹备到完成用了两年时间,其中15个月在准备素材。出品人泰德称:“拍摄前,摄制组派遣35名特派员辗转到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访问近80位大屠杀的受害者家属以及幸存者。”其中包括一名叫约翰·马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40分钟录影带,直接纪录了日军的暴行。这一内容被评为“《南京》中最让人背脊发凉的片断之一”。

  导演们极力避免典型的纪录片手法――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等,而希望通过表演以及情感力量的传达,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两位导演用一个月在中国寻访了30多位大屠杀的幸存者。其中,幸存者常志强老人讲述了9岁时的记忆:他的母亲被日本兵杀了,幼小的弟弟还爬过血迹去喝母亲的奶。常志强在讲述时,旁边的翻译者泣不成声,竟无法完成翻译。

  满场都是观众抽泣声

  《南京》曾在本届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过媒体放映专场,几乎所有看过该片的记者都哭了。在北京的首映现场依然如是,除了胶片转动的声音,就是满场观众的抽泣声。首映结束后,不少观众称,虽然此前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但如此详尽了解后,更觉得震撼。更多的观众哭得眼圈通红,话声颤抖,无法接受采访。

  中央新影厂负责人透露,该片曾于今年1月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获最佳纪录片剪辑奖,4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获最佳人道主义影片。“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段血与泪的历史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

  (综合《文汇报》、《京华时报》)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