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央票利率意外上调 温和通胀或难避免
选自:证券时报   2010-01-08 11:26:02

7日,央票发行利率上调4个基点的消息传出,去年12月下旬以来连创新高的大宗商品价格应声暴跌。国内期货市场认为,去年12月份的CPI数据可能出乎意料,央行因此将在春节前采取应对措施。

通胀预期升温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连创新高,反映出期货市场对通胀预期的升温。实际上,这样的预期早在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投放流动性时就已存在。

去年,国内商品期货价格呈现V型的反转走势,有色金属指数全年上涨108%,石化指数涨65%,谷物指数涨15%。铜、铝、燃料油、白糖、棉花等品种不断刷新本轮行情新高,并普遍回升至经济繁荣时期的价格水平。

此外,民间囤货行为日渐盛行。除此前引起广泛关注的大蒜投机和最近浙江游资炒作棉花外,民间囤积铜、镍等金属之风兴起,几乎所有原料型产品都有人囤积。而去年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升温也与通胀预期不无关系。

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加息,和印度、越南等通胀出现后,我国去年末开始的电价、水价调整,最近因大雪严寒天气导致的农副产品价格迅速上涨,以及去年12月份CPI可能上升较多的预期等因素,增强了人们的通胀预期。

闲置产能将降低国内通胀?

与市场反应不同,目前学术界对于通胀仍存在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庞大闲置产能将降低国内通胀的发生概率。而目前市场出现 “三高”,即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的特殊现象,并非传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

据统计,去年11月份国内精炼铜产量、铝产量、锌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0.4%、33.5%和40.8%,均创新高;同样,原煤、焦炭、粗钢、钢材等基础商品的产量,也处于历史高位。由于供应大量增加,下游需求又以企业重建库存和民间投机性囤积主要构成,致使商品库存不断累积。但商品价格并未受到抑制,反而一路走高。

同时,从占CPI权重32.79%的食品来看,我国粮食已连续6年丰收,理论上供给弹性较大的农产品价格应该相对稳定。但据农业部监测,2009年12月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一路上扬,月度平均值分别环比上涨5.2%和6.3%,同比上涨7.3%和8.3%。其中又以粮食和猪肉价格最值得关注,据农业部数据监测,去年10月份我国粳米批发价同比涨9%,11月份农村集贸市场小麦价格同比涨10.9%,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同比涨11.6%。新华社监测,猪后臀尖肉和猪五花肉价格,自11月中旬价格开始回升以来,已分别累计上涨了4.8%和5.5%。因此,食品价格上涨能否归咎于“季节性”因素,仍需探讨。

最近,中央政府要求增加职工工资,以及表示将继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价水平的上升。

从国际外部环境来看,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美国2010年GDP增长3.6%,超出市场平均预测大约1个百分点。2009年下半年,美国企业开始增加存货量,如果他们继续增加存货,也会从需求角度影响大宗商品价格。

此外,尽管大多数大宗商品已回到了经济繁荣时期的水平,但硫磺等一些商品的价格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商品的回升也将对整体价格水平的上升产生作用。

温和通胀可以容忍

通胀苗头已然显现,市场等待去年12月份CPI数据进一步确认。

就国内目前情况来说,物价增长刚刚转正,通胀苗头尚且温和,而适度的物价上涨是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同时也是疏导城市居民的通胀预期,和引导财富效应向真实消费转化的一剂良方,但这是要在严控资产价格泡沫的前提之下。中金公司的研究认为,CPI涨幅4%—5%是个分界线,此前,非金融企业整体毛利水平是逐步提高的,而超过后,毛利水平会迅速回落。

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仍是“宽松”,这可能是一个“顺通胀”的信号,就是容忍适度通胀、治理资产泡沫。其他产业部门来看,“顺通胀”的说法似乎更为恰当。近期各地纷纷上调水价、电价和燃气价格,山西煤炭产业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整合,煤价稳步上涨,政府显然是主动顺应通胀趋势,用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夯实基础,避免某些重点部门周期波动,对整体经济造成的连锁冲击。同时也是为服务结构调整,理顺行业上下游价格关系,抑制部分行业因资源要素成本扭曲导致的产能过剩。而在农业方面,国家提出进一步上调农产品收购价格,既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具体落实,又能充实国家物资储备,增强未来对市场调控的能力。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对房地产市场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则可视为对通胀结构的调整。因为,在上一波通胀中,房地产价格涨幅最大。

在调控政策的运用上,可能货币政策提高灵活性,而财政政策真正宽松。就是货币政策做好应对恶性通胀的准备,如7天收紧流动性和提高央票利率为后面的利率调整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打下伏笔,而财政政策通过加大中央投资,保持较高的社会总需求,以防范货币政策过度而导致经济下滑。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这波通胀将是全球的,即使我国调整到位,国外实质性的通货膨胀也会传导进来,而冰雪天气等自然灾害也有可能成为引发恶性通胀的偶发性因素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