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疯投”的惩罚:是什么让风投跌落?
来源: 商界评论 2009-02-06 10:05:41
被视为天之骄子和资金宠儿的风投也不例外,一个一个失败的案例如被蛀坏的梅子一样,从看似繁茂的梅子树上纷纷落下。风投成了“次”投、“疯”投……眼睁睁盯着梅子希望能止住资金饥渴的企业,不禁怀疑起来:危机到底还要持续多久?风投的价值在哪里?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是正在发生危机,还是正在走出危机? 厨房里有了一只蟑螂,就肯定不会只有一只。股市崩塌了,楼市狂泻了,金融危机席卷华尔街甚至蔓延全球,所有行业都感觉到森森的冷意。 被视为天之骄子和资金宠儿的风投也不例外,一个一个失败的案例如被蛀坏的梅子一样,从看似繁茂的梅子树上纷纷落下。风投成了“次”投、“疯”投……眼睁睁盯着梅子希望能止住资金饥渴的企业,不禁怀疑起来:危机到底还要持续多久?风投的价值在哪里?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VC/PE投资失利典型案例 本文遴选了最具代表性的风投失利典型案例,希望能深入探究风投失利的内外环境与本质原因,揭示和还原风投的本来面目,既让在冬天里瑟瑟发抖希望披上风投棉袄的企业能正视风投的价值,也让企业能真正理性地正视与规划自己的未来。 【失利案例一】亚洲互动传媒上市一年即退市 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以下简称东交所)的网站上,昔日风光的亚洲互动传媒(东交所代码:2149)前不久被标上了这样一个刺眼的深蓝色方框。 2008年8月20日,在东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中国第一股”——亚洲互动传媒有限公司发出公告,称公司收到东交所通告,从2008年8月20日起,公司股票作为处理品种将在一个月后即2008年9月20日停止上市。 退市之后,11家财务投资人在这家企业上同时失手——包括前期和后期的机构投资人,如红杉资本、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日本最大的卫星通信公司JSAT等。 【失利案例二】博客网:选对了跑道选错了运动员 方兴东本质上是书生而不是创业者,是梦想家而不是实干家。“为用户创造价值”、“新生活方式”……一大堆很美丽的完美理想,却被商业世界无情的战车碾压得粉碎。 软银对博客中国的两次投资,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是对互联网行业一个新兴门类的押宝。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博客网似乎没有任何挑剔之处。 但现实结果却让软银感到深深的失意。 或许,软银投资博客中国的失败,是选对了跑道没选对运动员。 【失利案例三】ITAT服装连锁:对赌链上的蚂蚱 欧通国以似是而非的“铁三角”模式招揽基金管理者,然后烧基金的钱来扩张;而ITAT模式的真伪对唐越们来说根本就是“伪命题”,只要能上市,他们只需在立即套现退出还是熬过禁售期再搏更高收益之间选择。 双方的自欺欺人,终将酿成大祸。 VC/PE投资失利原因是什么? 有些VC/PE牛市中变异为急功近利的金融强权 现在有些PE变得越来越浮躁,一切都被简单化了。 假设每一个项目的平均投资是1亿元的话,一个基金管理人就要负责40个项目的投资。你作为一个基金投资管理人,投资这个项目以后,你能不能帮助这个企业发展?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研究、帮助企业。 由于人手不够,很多PE自己不做尽职调查,花钱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去做,人家说可以就可以,自己也不去研究。金融资本表现出一种非常强势的姿态,不是通过协商进行对等交易,而是对赌——我先借钱给你,你的利润达到多少,我把借款转为投资;或者我投资后,我不关心你的经营,利润你自己来承诺,必须达到多少利润,否则你就把你的股权划给我;你必须在什么时间内上市,如果得不到目标,就必须怎样赔偿我。 于是,PE现在成了一种强权。金融资本跟产业资本进行对接,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表达了一种强权文化理念,股权的平等性,股权的对等性被PE所破坏,他们往往只占有10%,最多不过30%的权益,权力却可以超过第一大股东。 浮躁气氛中企业家心态变短视、尽职调查不尽职 曾经有一家网络直销服装公司的创始人对时下上市公司生产链做过一个“击鼓传花”的比喻:公司创始人通过忽悠将问题公司传给了投资人,投资人忽悠第二轮投资人,接着第二轮投资人忽悠投行,一举上市,各家纷纷套现退出之后,问题公司交给了最后一棒——二级市场投资人。 这个比喻可能有失偏颇,并且把一批“聪明人”刻画成狡猾之徒,将二级市场投资人贬为“笨人”,但事实就在现实生活中。 这个链条中,本来存在于公司的一粒沙砾,因为“掩饰”代替了“解决”,最后演变成为大雪球。故事的结尾似乎“笨人”和“雪球”结合产生的破坏力也难让“聪明人”置身于事外。 这不禁让人询问,这个链条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业内人士谈如何减少项目投资失败 VC/PE投资减少项目失败的方法,还是要回到投资的一些最基本知识上,比如你进入的是否是一个好公司,好公司主要包括好项目和好的团队两方面要素;又比如,进入的价格是否合理,成功退出的概率有多大,等等。其实,国内的VC/PE市场还处于早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整体上投资方和企业方还都没有非常成熟。 在对项目团队的判断上,有些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值得注意,比如“如果有VC我们就做这个项目,没有VC我们就不做”。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和事业心,没有把这个商业项目当做他的全部,甚至当做他的命,很难想象这个项目能做好做久。 王能光:VC本质和使命是“养鱼”,而不是“捞鱼”或“抢着捞鱼” 事在先,人为重。减少项目投资失败、控制风险的工作,应该从进入项目之前就开始考虑。 目前国内的直接投资市场还处于早期,国内外资本纷纷进入,直投公司还处于“由少到多”的阶段,投资这个行业也同样会经历几个起伏的阶段,才会逐渐走向成熟。 在我的理解中,VC的本质和使命是“养鱼”,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捞鱼”或者“抢着捞鱼”,抢项目、拼价格这种做法难以长久。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