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 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
来源:半月谈 2008-10-28 11:16:37
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
今年9月中旬以来,世界出现罕见的"金融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1929年10月美国股市糟糕的状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首当其冲的是欧洲国家,由于购买了美国大量次贷等"有毒"的金融资产,一家又一家资产数以百亿美元计的金融机构深陷困境。 新兴市场国家也无法置身事外。目前,主要新兴市场股市的下跌幅度已超过发达国家股市,而且还没有明确的见底迹象。对美国经济依赖度较高的拉美经济体出现较大的波动。就金融体系而言,巴西和墨西哥受冲击的风险较大,股市和汇市出现剧烈动荡。 全球联手救市大行动 为了阻止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恶化,各国特别西方大国政府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展开救市大行动。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美国政府9月19日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救市计划,主要用于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几经周折,于10月初在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经总统布什签署后该法开始生效。英国10月8日启动了一项4000亿英镑(合6900亿美元)的解困计划,该计划可能包括对英国一些最大银行实行部分国有化。 第二,向信贷市场注入巨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自9月中旬以来,已先后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数千亿美元。美联储还计划到年底前向资金紧张的银行提供至多9000亿美元的现金贷款,以便冲破威胁经济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的信贷停滞。 第三,主要经济体央行联手降低利率。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等西方六大央行均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到1.5%。随后,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等亚太国家央行也纷纷降低利率。 第四,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美国计划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并向所有银行存款临时提供保险。英国也提出支持银行放贷的计划,将对2500亿英镑(合4320亿美元)期限不超过3年的银行债务提供担保。英国还敦促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类似做法。 然而,迄今为止,这些措施对安抚市场情绪尚未起到明显效果。 世界经济明显放慢 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自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仅为1%;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也从8%降到7.5%。对于已经放慢的美国和全球经济而言,当前金融危机扩散无异于雪上加霜,前景不容乐观。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受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该组织预测显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别为3.9%、3%,低于去年的5.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和世界经济低迷状态将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即使下半年开始复苏,也将十分乏力和充满变数。 这言之有理。目前看,未来世界经济运行存在着许多下行风险及不确定因素。首先,美国和欧洲信贷紧缩将更加突出,各类贷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个人贷款成本也增加;其次,美欧房地产市场继续恶化,房价进一步下降;第三,次贷危机对金融机构的冲击仍在发酵,除投行等大型机构外,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银行也可能陷入困境;第四,信贷紧缩抑制企业投资和消费开支,加上出口放慢,美欧日经济增长动力将有所减弱。此外,金融危机还会造成多大破坏,什么时候市场见底,现在尚不明朗。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出现一些"利好"消息。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大多采取了重大救市行动,将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相比,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大增,短期外债比例较低,经济增长率较高,因而,抵御西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冲击的能力有所加强。虽然近期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放缓,但预期它们仍会成为抵御和缓冲危机的重要力量。 国际经济金融格局酝酿着深远变化 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重新洗牌。随着投资银行的消亡,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银行等传统商业银行回归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证券化、杠杆投资等业务的发展步伐可能放缓,经营稳健、监管严密的传统金融服务业将回归主流。 金融危机还表明长期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稳定的神话被打破,纽约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下降。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球金融中心的前五名排列为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苏黎世,且纽约与新加坡的差距是有史以来最小的。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后,美国将失去全球金融"超级大国"地位。 美国政府将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美财长保尔森多次强调,美国金融监管系统太落后,需要重建,并已提出了对投资银行等加强监管的一揽子建议。美联储将提升为全权监管机构,对美国所有金融公司都拥有更直接的管辖权。这些改革措施将影响金融业未来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可能放慢。这场危机证明了全球一体化与缺乏可信的国际监管之间的矛盾日渐增大。全球化的主要后果之一是大大削弱了单个国家对于经济管理的控制。在美国之外,很少有国家政府确切知道其银行系统受美国次贷危机牵连的程度,结果是许多国家也要为美国金融机构的错误埋单。这促使各国重新认识和评估全球化及其负面影响,并对美国倡导的经济和金融自由化更趋谨慎;同时,各国经济政策趋向内顾和保守,保护主义抬头;不少国家政府可能设法收回在全球化中丢失的部分主权。这都意味着全球化进程的放慢。《金融时报》载文指出,资本主义将会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存活下来,不过可能会退回到经济民族主义的形态。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