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天书揭秘 部分记载比史记更详细
来源: 中国网 2008-10-16 13:53:57
核心提示: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目前大部分内容已解读完毕,其中有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书、医书,还记载了养生方、房中术等,堪称“百科全书”。部分内容甚至记载的比《史记》还详细。
![]()
![]() 中国网10月16日报道 但凡美丽的地方,不是诱惑于距离,就是诱惑于内容。 长沙东郊,马王堆汉墓,一处诱惑之所。 这里,珍藏有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医书、天文书;这里,记载有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彗星图,记载有我国古老的养生方、房中术;这里出土的相关资料,为《史记》勘误…… 2200年前的光阴,唾手可得;2200年前的秘密,近在咫尺。 今天,本报提前揭密天书,带你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洞悉泱泱中华文化的诱惑。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 考苦学家打开马王堆三号墓。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利苍儿子的墓穴,竟然有一个“壮观的图书馆”——一个漆盒里,整齐的排列着28种、共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 这个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文化宝藏,一经面世,就在国际学术领域引起轰动。时至今日,35年过去,围绕其中内容,学术界共发表著作264部、论文近4000篇。 拿着简帛的照片拼接 “简帛出土后,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批示,立即将简帛运往故宫博物院进行抢救性揭裱整理。” 回忆起整理简帛的往事,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傅举有记忆尤深。简帛运抵北京后不久,1974年3月,国家文物局组织成立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由于竹简内容相对较少,因此该小组名为“帛书整理小组”)。 整理帛书、竹简,是件异常艰辛的事。 因为,这些宝贝出土时,已无法按原样打开,只能一片一片揭取碎片,“我们必须先将这些碎片按原文的先后顺序,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傅举有说。 由于这些宝贝相当珍贵,帛书、竹简的拼接不能在裱好的帛片、简片上直接进行,只能拿照片拼接。当时拼接的工具,是一把剪刀,一个放大镜,一瓶胶水或浆糊。 拼接,只是帛书、竹简整理的基础。对于这些天书,更重要的是释文、解读。 这时,虽然简帛已拼接好,但很难看到原物,只能按拼接好的照片释文。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看原物,须经国家文物局局长批准,才能去故宫看一看。 去看简帛实物有很多禁忌,不准触摸,不准用强光照明,不准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面朝简帛说话。“总之,你得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傅举有介绍。 “待印了书,给我一本” 帛书整理小组成立后不到半年,毛泽东到长沙,住在省委招待所蓉园1号别墅。 傅举有介绍,8月19日下午,毛泽东仰靠在沙发上,听工作人员读报纸,当读到有关帛书的内容时,脸上露出兴奋之色,问“还有古书?什么古书?快念下去听听。” 毛泽东得知出土的帛书、简牍、帛画等珍贵文物,已由国家严格保护,正在组织专业工作者整理修复、释文研究时,便迫不及待地说:“不知道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整理出来?”工作人员说:“听说这个墓是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同志主持挖的,何不让他给您来讲一讲?” 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找来的李振军,详细了解了马王堆汉墓的情况,并问:“不知道这批帛书什么时候能整理出来?印不印书?”“肯定会印的,只是早晚问题,这个我可以跟国家文物局联系一下。”“待印了书,也给我一本看看。” 大部分内容释读完毕 (当年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 随着简帛整理工作逐步完成,1981年,简帛开始逐步归还湖南省博物馆,到1985年9月,所有简帛,包括其残片已全部归还湖南省博物馆保管。 “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内容均已释读完毕,剩下的只是小部分残片。”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说,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撰项目的开始,剩余简帛的释读工作将提上日程,其释读内容也将被纳入到该书,与所有的竹简、帛书、帛画集中整理,并于2012年全部出版,不少资料将是首次公开面世。 该书不仅是对马王堆汉墓简帛中所载内容的“集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马王堆古墓出土简帛目录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 《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九主图》、《皇帝书》、《老子》乙本 兵书: 《刑德》甲、乙、丙3种 数术: 方术: 《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 地图: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最古老医书天文书面世 日前,湖南省博物馆与复旦大学、中华书局联合签订协议,共同承担《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撰和出版工作,该书计划于1012年正式出版。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世界。但时至今日,除了千年不朽的女尸外,大多数普通读者对发掘的情况知之不多。其实,古墓中还发掘出了一座“地下图书馆”——总计28种,共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 这座“地下图书馆”,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地下图书馆”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现在所见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医书。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文本形态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从马王堆发掘到现在已30多年了,但对马王堆出土简帛的研究却经久不衰,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当时,针对马王堆帛书《老子》的整理和研究,盛况空前。 1976年3月,文物出版社又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注本,台北河洛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1977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帛书《老子》注释,日本东京堂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1980年3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整理注释的精装本《马王堆汉墓帛书》(壹),给学界提供了堪称定本的最详实的资料。 这一年中,不仅发表的帛书研究论文很多,出版的专著也很多。长春出版社出版了李学勤先生的《周易经传溯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韩仲民先生的《帛易说略》、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张立文先生的《帛书周易注释》。 《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是湖南省博物馆为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二十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该书第一次刊布了帛书《周易》经文的图版和帛书《系辞》的图版及释文,由于这些资料是198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之后的又一次帛书资料的正式发表,从而在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是专门记载历史的书,还有一些历史记载散见于其他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大部分内容以苏秦为主,其记载的苏秦及“触龙见赵太后”等部分史实,比《史记》更详细,其与《史记》不同或相左的内容,为史学家提供了一种参考。 《史记》:苏秦、张仪同处一时 《史记》中,《张仪列传》与《苏秦列传》堪称姊妹篇。苏秦、张仪均游说六国;苏秦合纵以燕为主,张仪连横以魏为主,文法也一纵一横。2000多年来,苏秦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张仪坚持连横。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下称“帛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死后。 史料中关于苏张二人的记载颇多。“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史记·张仪列传》)“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史记·苏秦列传》)此外,《战国策》和《史记》中有关苏、张游说列国合纵连横的大段说辞,这些都在告诉后人,苏秦、张仪同处一时。 那么,苏张二人孰长孰幼?对此,“帛书”出土之前一直没有定论。而当时的著名学者诸祖耿撰文指出,苏秦长于张仪,论据之一是“荀卿在他所著的《臣道篇》里说:‘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荀卿说得非常清楚,次序是苏秦在前,张仪在后。” 然而,诸祖耿的观点却引来反对之声。学者周鹏飞就认为:“人名的项序并不一定反映人物年辈的先后。” 周指出,《战国策·楚策四》中,庄辛曾对楚襄王说:“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从此可见,州侯是楚襄王所信任的佞巨,所以荀子在《臣道篇》里,才将苏秦、张仪、州侯等同列为“态臣”,并说“用态臣者亡”。《楚策四》同章还提到:“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这说明州侯起事是在白起破鄢、郢,襄王逃走之时,则荀子所谓‘用态臣者亡’,亦指此秦破鄢、郢而言。按白起举鄢、郢在公元前279年左右,那么州侯的年辈必然晚于张仪。若系按时序排列,则州侯自应位于最后,而荀子没有必要将其列于张仪之前。” 马王堆帛书:苏秦年辈晚于张仪 有关苏张年代的考证,终于在“帛书”出土之后有了明确结论。 “按照‘帛书’的记载,苏秦和张仪的主要活动在同一个时期。”多年来一直研究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介绍,在“帛书四”中,有“齐勺(赵)遇于阿,王忧之。臣与于遇,约功(攻)秦去帝。”而据《史记·魏世家》载:“(昭王)八年,秦昭王为西帝,齐愍王为东帝,月余,皆复称王归帝。”据此,则齐、秦去帝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八年)。“帛书”本章又提到“臣秦拜辞事,王怒而不敢强”,则参与阿之会,“约功秦去帝”之“臣”,自当是苏秦无疑。而此时,张仪已经死去22年了,苏秦却正频繁地奔走于齐、燕、赵、魏之间,积极进行纵横活动。由此而言,苏秦年辈晚于张仪。 另外,“帛书十七”中无名氏谓起贾曰:“天下且功(攻)齐,且属从(纵),为传芬(焚)之约”,“天下齐(剂)齐不侍(待)及”;又《史记·魏世家》载:“(昭王)十二年,与秦、赵、韩、燕共伐齐,败之济西,愍王出亡。燕独入临菑。”这表明,“帛书”本章年代正是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之师伐齐的前夕。本章篇末还提到:“此齐之以母质之时也,而武安君之弃祸存身之夬(诀)也”。“帛书”中的“武安君”只可能是被赵王封为武安君的苏秦。这就是说,直到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之前,苏秦还活在人间,并且希冀“弃祸存身”,而张仪其时已经死去了26年。它无可辩驳地说明,苏秦的年辈是在张仪之后。 具体而言,《史记·燕世家》说:“(文公)二十八年,苏秦始来见”;“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即是说,《史记》确认的年代为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0年。而根据“帛书”可知,苏秦实际活动的真正年代应是公元前312-公元前284年。相对“帛书”,《史记》把苏秦出现的年代提早了22年,把苏秦的卒年提前36年。而“帛书”为史学家提供了另一种参考。 樊哙喝下的酒约为两升 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中有这么一段话:“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段话描写了刘邦手下大将樊哙的勇猛豪放。难道樊哙一口喝下了一斗酒吗?这让人们困惑不已。 确认陈胜国号为“张楚” 秦末陈胜(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权,《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说:“号为张楚”。根据这一记载,一般都认为这“张楚”乃是这个政权的国号,但在学术界,却一直有不承认“张楚”为国号的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中,用于纪年的“张楚”,给世人提供了新线索。 对此,已故著名学者张政烺指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五星占》中的土星行度表,及帛书中关于刑德的一种古佚书中的干支表,皆是一种表格,列出秦汉纪年,而皆有‘张楚。”张政烺认为,这个“张楚”,“既是国号,也可纪元”,并称“我们今天称陈涉所建政权为张楚政权、张楚国、张楚王,似无不可。”而张政烺的意见,也已为大多数学者认同。后来更有支持者在文章中影印了帛书《五星占》所记的“张楚”纪年,以为实证。 龙、言太近, 成了“詟” 史志 千年养生之道,至今仍然受用 顺应自然,通晓阴阳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循环更迭,一日之中昼暖夜凉的不同,广阔天宇中风霜雨雪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技能,而一旦外界环境的影响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病理性变化。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 清静养神,调摄情绪 调神摄生就是调整人的情绪,颐养心情以求健康长寿。马王堆医书认为,喜怒无常是生病之由。“坡(彼)有央(殃),必其阴精漏泄,百脉宛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明确提出了“喜怒”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 怎样才能驱除病因呢?马王堆医书主张:“神和内得,云(魂)柏(魄)皇×,五臧(藏)轱白,玉色重光,寿参日月,为天地英。”强调神和内得,精神和谐,就能精力充沛,内脏坚固健壮,容颜焕发青春,并且可以长寿,成为身体素质很强的人。 喻燕姣认为,马王堆医书中有“心制生死”的观点,只要人的精神坚定强固,就能够控制生和死,这种观点对后世中医学有很深远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马王堆帛书为现代养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根据马王堆帛书的养生理论,我省中医界多位专家研制出了养生中药——古汉养生精,由于其源于《养生方》,药方正宗,配比科学,也成为我省养生中药中的一朵奇葩。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呼吸吐纳也有禁忌,必须避开春夏秋冬的邪气,春季不要在暗无阳光的环境下进行,夏季当避开酷暑炎烈的热风,秋季应避开霜冻与雾天,冬季须避开刺骨的寒气。 行房事讲究“七损八益” 精确记载五大行星运行周期 《星占》部分在天蝎星座和北斗之间绘有二十九幅彗星图。所绘彗星有三种不同的彗头,四种不同的彗尾,说明当时对彗星形态的观察已很精确,分类也很科学,反映了我国当时天文学的突出成就。 金星会合周期只比今值大0.48日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天象记录、天体测量、测天仪器、历法、天体演化等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有的成就早于西方1000多年。例如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以后的2000多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在我国的史书中,每次都有详细记录。这是我国独有的。 对恒星位置的不断观测,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突出成就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甘德的《天文星占》与魏国人石申的《天文》,对恒星位置的观测成就作了记载。可惜的是这些天文著作早已失传。值得庆幸的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保存了甘氏和石氏天文著作中的一部分,而以甘氏的为多。《五星占》详细地记载着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这70年中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位置。其中数据比我国古代其他任何天文书中所记载的都要精确。这些珍贵的资料,引起国内外天文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天文书是用整幅帛书写的,大约有6000字。内容主要是关于五大行星运行的记载。前半部是《五星占》,后半部是五星行度表,记载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汉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这60年间木星的位置;秦始皇元年至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70年间土星和金星的位置,以及五星的会合周期等。 帛书中关于金星的记载说:“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二百二十四日晨出东方;濅行百二十日;又出西方二百二十四日,入西方;伏十六日九十六分;晨出东方。”这一段文字是说,观察着准确地分辨出金星上合与下合的亮度变化。观察的细致是令人惊奇的。如果把上述金星运行的四个阶段的日数加起来,就得出了它的会合期为584.4日。这个数据比现在所测得的精确数据只大了0.48日。 天文数据远比《史记》精确 《五星占》不仅记录了精确的金星会合期,而且还注意到金星的五个会合期恰巧等于8年。也就是所谓的“五出,为日八岁,而复与营室晨出东方”。法国弗拉马利翁在通俗天文名著《大众天文学》第二册中说:“8年周期已经算是相当准确的了。事实上金星的五个会合周期是8年(每年365.25日)减去两天十小时。”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用这个周期列出了70年的金星动态表。 《五星占》记录了土星“日行八分,卅日而行一度……卅岁一周于天”。也就是说,它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378.09小1.09日;恒星周期为30年,比现在测得的精确数字29.46年只大0.54年。而晚于它的《淮南子》和《史记》所记载的数字,都不及它接近于真实。拿会合周期来说,《淮南子》没有提到,《史记》则认为是360天。关于恒星周期,它们都认为是28年。 帛书对于土星,也列了70年的位置表。但是,如果我们按表验算下去,就会发现有很大的误差。因此,同金星的位置表比较,它的价值就要小一些了。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