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最需机制保证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08-10-10 13:10:38
解放思想,贵在行动,重在见效。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成效要体现在哪里?必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成果上。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来解放思想,就是要革新清除一切与科学发展不相符合的思想束缚,加快富民强省步伐。这个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但要真正使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必须要在如何建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上做文章。机制是核心。没有机制的保证,围绕科学发展的思想大解放将会流于形式,没有机制的跟进,科学发展将会成为一句空谈。
深刻认识建立保障机制对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既需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摆清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改进,更需要总结提高,从长远来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科学发展的机制。 解放思想要见诸行动。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引领发展。这是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解放思想的唯一标准。如果纯粹为了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发展实践分离开来,那么解放思想就是纸上谈兵,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前两次解放思想之所以让人信服,是因为每一次都见诸了行动,取得了效果。第一次是1978年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解放,冲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壁垒,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的思想大解放思想大解放,破除了姓“资”还是姓“社”的思想襟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见诸行动要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事物是发展的,新的思想会不断地取代旧的观念,会不断地指导新的实践,碰撞出新的火花,引领新的发展。刚刚开始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以发展、和谐为取向,重点解决的是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解决“为谁发展,如何发展”的科学创新理论。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更加紧密联系实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全面持续可协调。所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传统发展观念束缚,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一轮解放思想重要的不是出多少理论成果,而是要用这些理念成果指导实际工作,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体现在科学发展上,才能让人信服。 科学发展要机制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各地发展工作实践的理论武器加以落实,思想上学习武装,行动上科学发展,模式上创新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传统发展向科学发展全面转变的良好格局。但是,传统的发展观念不会自动消失,虽然它不再敢以真面目见人,但是还在以各种各样的隐蔽面目出现。新一轮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各种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各种观念束缚,这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只有抓住制度建设,把解放思想所反思的问题不断加以总结提出,设计保障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的机制,才能真正保障科学发展,真正保障新一轮解放思想取得实效。 全面把握建立保障机制的基本要求 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加以创新。 要把鼓励创新作为建立保障机制的立足点。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是一项全新工作,有科学发展观指导,却没有固定的成熟模式可循。晏子说:“生于淮南为桔,生于淮北为枳。”甲地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于乙地。毛泽东指出:“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都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发展,不突破常规定势,就难以科学发展。因此,在设计科学发展保障机制时,要把创新做为立足点。一是要注重学习机制的设计。学习是创新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进行创新的理论基础,离开科学发展观谈创新,创新就会失去方向。在设计学习制度时,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级党校、干校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作为各级领导理论联系实际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二要注重责任机制的设计。创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需要担当意识。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做事,怕失误,那么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实践。要把创不创新,能不能创新作为一条认定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群众公认、组织考查等方式,把创新的责任落实到干部日常考核中去,以此定为干部升迁、调动的重要依据。三要注重宽容机制的设计。创新是有风险的。爱迪生发明电灯是有过上千次的试验失败。如果一有失败就成为众矢之的,那么不可能有成功的经验。在建立保障机制时,要考虑到创新宽容机制设计,对创新和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与代价持理解、宽容的态度。即允许探索与试验,允许失误和改正错误,以“非创新无以发展,不进取无所作为”的理念,克服压制和求全的狭隘意识和保守心理,使创新活动获得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要把科学决策作为建立保障机制的出发点。领导就是决策,科学决策就成功一半,决策错误则全盘皆输。科学发展就是要着眼于长远,珍惜有限资源,不再走拼资源、拼环境、牺牲人民的基本权利的发展路子。只要管住了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时就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透明决策,坚决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行为,就能保障科学发展观从一开始就得到有效落实。一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决策各项制度。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所有重大问题都要集体讨论决策;健全科学决策论证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方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健全绩效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权利挂钩,谁决策,谁负责,杜绝随意决策、盲目决策行为发生。二要用严格的程序规范干部决策。决策要经过调查研究,确定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最终决策的程序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认真的比较,达到最终决策优化。注重发扬民主,使民主贯穿于决策各个阶段,使决策目标越来越明显,方案越来越可行,结果越来越科学。三要建立决策评价体系。实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确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决策的重要尺度,完善考核内容,从单考核制度转变为考核决策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领导干部决策,把决策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 要把政绩考核作为建立保障机制的关键点。保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必须是科学发展的政绩,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绩也必须是科学发展的政绩。政绩考核机制的建立应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考核主体群众至上、考核内容德绩并重、考核办法科学合理的原则。一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机制。要体现在全面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工作实绩,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集中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特别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把党组织的考评与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科学的政绩评估机制要体现客观、公正、全面、历史地看待干部的政绩。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二要建立科学的政绩奖惩机制。对综合政绩突出的优秀领导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综合政绩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于部,要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健全政绩奖惩激励机制,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三要建立科学的政绩量化机制。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政绩量化机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政绩量化指标,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片面追求GDP增长的现象。改革现行的政绩量化机制,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列入政绩考评当中,从而确保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努力提高保障机制的执行能力 建立科学发展观保障机制,既要注重突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注重保证制度的可执行性。 要解决科学性的问题。机制科学,执行起来才不会相互“打架”,才能有可操作性。保障机制要科学,应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要“上下”结合。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问计于群众,寻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把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二是要“内外”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我们应有世界眼光,虚心学习、大胆借鉴有利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世界先进经验和做法。但又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从国情出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三是“软硬”结合。制度变迁可以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应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成功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循序渐进,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变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对认准了的,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资源节约制度等可以实行强制性变迁,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监督性问题。以拓宽监督渠道为主要措施加强对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工作,形成科学的监督机制,保证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确保干部在政绩观、发展现方面不出问题的有效举措。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在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中加强对政绩实现过程的监督约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要以健全发现问题机制、纠正错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重点,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领导干部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确保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决策和各项职务行为负责,在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 要解决导向性问题。科学发展观靠人去落实,用什么样的人是最重要的导向。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善于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坚强后盾,营造宽容、宽松、宽厚的社会氛围。要用辩证、全面、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实绩、用干部,形成追求真政绩、实政绩、好政绩的良好风气。一是为发展配干部。摒弃为人找岗,因人设事的旧思想,坚持德才兼备,因事择人,因岗选人的新思路,科学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选拔什么样的干部。二是凭实绩用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工作业绩定优劣,看群众公论定去留的标准,使落实科学发展业绩佳的干部得重用,业绩平平的干部受冷落。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积极推行公开选择、竞争上岗、社会招聘等办法,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努力使政绩突出的党政人才脱颖而出。三是靠民主选干部。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让落实科学发展的人、获得群众认可的干部能脱颖而出。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