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美媒称中国援助受非洲欢迎 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来源:中国网    2007-06-29 12:50:07

   综合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联合国非洲援助和维和计划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中国在非洲大陆展示出来的全面援助行动体现了中国的大国作用。

    中国近些年逐年增加了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在向世界各地派出的1809名维和士兵、警察、军事观察员中,1273名派往非洲。他们在非洲筑路架桥、搭建诊所、安定村庄,用行动证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大国作用。尽管总体而言,中国派出的维和人员数目并不是最多的,但要多于南非和巴西等国,更要远远多于口头宣扬人道主义精神的美国。尽管提到中非关系,人们最经常想到的词汇是“贸易”、“原材料”、“廉价物品”等,但中国正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对非洲各方面的援助,也逐渐让国际社会意识到中国所担负的大国责任。

    中国对非洲的资金援助

    据国际经济分析机构“经济学家信息部”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免除了31个非洲国家100多亿美元的债务,并给予了55亿美元的发展资助,同时承诺将在今明两年追加26亿美元的资助。

    在资金借贷方面,中国对非洲的借贷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的数额。在2005年,中国向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三个非洲国家就借贷了80亿美元,而同期世界银行拨给整个欧洲的贷款为23亿美元。2006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拨给非洲的贷款为125亿美元,并据“经济学家信息部”的估计,该数额在2007年将会超过175亿美元。

    据南非布兰赫斯特基金会指出,中国2006年为非洲提供的贷款援助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所有成员国对非援助总额的三倍,是美国进出口银行承诺并兑现给非洲的援助的25倍之多。

    中国为非洲建设基础设施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仅仅在资金方面,中国维和人员远赴非洲,为非洲人民筑路架桥,大大小小的项目触及到了非洲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胡锦涛主席二月份出访非洲时,他指示在喀麦隆建造一家中国医院,在利比亚为一家中资的疟疾研究和预防中心揭幕,在纳米比亚成立汉语继续教育项目等等。四月份,中国政府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对苏丹开展了为期5天的访问,承诺中国将会给苏丹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千万美元的资金援助以及300名军事维和人员等。

    中国援助受非洲人民欢迎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得到了非洲人民的热烈欢迎。一名小生意人说:“中国人进入非洲是我们的福音,我们厌倦了美国人恩赐似的帮助。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确实是为我们做了一些事情,但让我们感觉他们是在施舍,他们要求我们这样做那样做,如果我们按自己的意思行事就会受到惩罚。而中国人则不一样,他们让我们选择自己做生意的方式,我喜欢和他们合作。”

    中国不干涉的方法与西方对待非洲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一些专家表示,不久的将来,中国作为非洲友好伙伴的地位将是史无前例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学者安德鲁-斯莫表示:“中国是有史以来最清醒的发展国家,在树立自己友好形象的同时会吸取现有大国和之前发展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以自己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帮助别国。”

    中国援非细则

    资助

    去年秋天,中国承诺将加倍给予非洲资助,并承诺到2009年再为非洲提供50亿美元的贷款。同时中国还将建筑30座医院和30家诊所,帮助非洲对抗疟疾。

    发展项目

    自2004年起,超过11000名非洲人员在中国接受了培训。去年秋天,中国宣布将设立一项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估计中国公司去非洲投资。中国同时承诺将为15000名非洲人员提供培训,加倍为非洲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同时增派100名高级的农业专家和300名青年志愿者前往非洲。

    债务减免

    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免除了31个非洲国家100亿美元的债务,并对一定的进口商民实行免税政策。一月份,中国与贝宁、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乍得以及中非共和国签署了债务减免和援助协议。(钟龙)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