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香港的“八卦”文化 一人偷拍、全体偷看?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2007-06-29 10:56:30

    香港的“八卦”文化,说老实话,过去于我“井水不犯河水”,一直都没有关系。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从来就没正眼瞧过。远的不说,就说2006年8月,香港与内地的华人网站纷纷都在报道一起“偷拍事件”:“Twins上周在马来西亚举行‘Twins环游世界云顶演唱会’,艺人阿娇(钟欣桐)在演唱会后台竟被无耻之徒偷拍到换衣服、解文胸的过程,这些照片很快出现在香港《壹本便利》的杂志封面上,阿娇得知哭个不停,大呼自己‘好惨’,更担心杂志会将更多的涉及她隐私的照片摆上互联网。”

    此事迅速在香港成为“新闻”,整个社会那几天到处都在议论、到处都在传看。

    香港无线娱乐新闻台“鉴于近日偷拍艺人事件在演艺界引了起很大的回响”,还在8月28日发起了一场主题为“私隐·尊严”的声讨大会,大约一百来名香港演艺界的知名大腕儿,包括成龙、刘德华、张学友等等都到会,严厉谴责《壹本便利》的行为极度“无耻、下流”。香港“葵青民生动力”联同十八个妇女团体代表还上街烧毁了这本杂志的影印件,指出:“有关杂志刊登不雅照片图利的行为令人发指,严重侮辱了女性尊严”,敦促政府加强执法,“勒令有关杂志停刊,将《壹本便利》评为淫亵刊物并罚款一百万”、“相关责任人应被判入狱三年”……

    我对这起“偷拍事件”之所以毫无兴趣,第一,此类事件过去在香港时不时地就会出现,然后被畸形炒作,第二,“八卦”不过是“狗仔”们的行为,污染眼球,低级趣味,谁越是认真对待,谁岂不是越抬举了那些肮脏与污浊?然而“美女救英雄”的一场虚惊之后,香港的“八卦”文化突然在我眼前像江河湖海一同泛滥,让我再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无视香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八卦”文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市场?

    回到“阿娇被偷拍”,成龙在香港无线娱乐新闻台组织的声讨会上严厉批评:“传媒的不良风气会令香港人蒙羞,希望大家罢买该杂志,不要让小朋友受到影响。”此事一边在香港引起了大面积的公愤;另一边,不少媒体还是像前面我提到的“绯闻”被爆料后一样地避重就轻,紧紧围绕“偷拍细节”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式采访报道。人们最感兴趣的“细节”当然包括“阿娇”当时到底在哪里换衣服?后台更衣室的房门当时究竟是关着的,还是四敞大开?下流记者怎么会拍到那些隐私照片?照相机的镜头听说是藏在墙柜里,那么是谁、什么时候、具体藏在哪儿、怎么藏的等等?

    香港众明星纷纷站出来谴责、抵制“偷拍”行为,这样的态度我非常理解,但是香港社会有多少人思索过“八卦文化”在香港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如果明星们的隐私(这里的明星包括演艺明星、商业明星、政治明星等等)没有人刻意地去关注,香港的报纸、杂志处心积虑地“弄”到手的这些“垃圾”一旦登出来不是就没人买,没人看?“狗仔队”们也就不会隐身遁形、飞檐走壁,一个个去做什么“蜘蛛大侠”?

    呜呼!

    “偷拍事件”发生后,我注意到香港也有人指出“阿娇事件”所揭示的其实是一种很低级趣味的“香港文化”:香港人不管生活在哪个阶层,价值观还是相当的“草根”。

    或许,我过于幼稚,幼稚到竟会置疑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狗仔队”的生意怎么会那么好。

    或许,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文明状态美丽得一如天上的彩云,而人类普遍的“偷窥”欲却不仅不会因为已经生活在了比较高雅的层次就会忘掉某种“本能”,更随时有可能从天上撕下一两片云彩为自己所用:擦手、擦嘴,擤鼻涕、揩屁股。

    如果小做追究,“狗仔文化”其实并非由香港原创,它在英、美、日本早有市场。那些国家富裕不富裕?文明不文明?王妃戴安娜还不是被“狗仔队”给活活地“追”死?英国多少小报一生都是以“戴妃的传奇”为生存的主要依靠?只不过英国的小报并没有因为“红粉新闻”而取缔了严肃的大报;严肃的大报也没有因为“眼红”于小报的收益而纷纷转型为主要服务于“草根”。

    真正的问题,我想说的可能很致命——香港没有“大报”,发行量巨大的“大报”和发行量很小的“小报”都不会回避市场化,或者干脆直说,用低俗的品德和手段来吸引读者、增加收益。

    9月23日,这个时候距离我险些搅进朋友的“绯闻”污水已经过了好几天,可是上午我外出采访,坐在公共巴士上看到当天的报纸还有文章在“议论”此事,忍不住就问坐在我身边正在看报的一位绅士,我说:“您对报上的这类文章也感兴趣?”对方告诉我:“不是感兴趣,也是看着很无聊,但是香港的报纸就是这个样子。”我又问:“那您既然已经觉得很无聊,为什么还要看?”“绅士”说:“香港人生活得太紧张了,看看这个,反正都是八卦啦,人可以放松,不用费脑子,也是一种……”后面他使用了的那个词我一时没听清,开始还以为是“刺激”,但是“绅士”重申了一遍,纠正我,说不是“刺激”,是“回避”。

    “回避”?别人的事情与你无关,你自己为什么要“回避”?这种回答哪儿跟哪儿?

    如果办报的人有时因为“市场”的原因不得不使自己变得十分低俗;而看报的人也低俗,这一头,谁又强迫谁了?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