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辽宁省教育厅尽的是守土之责
稿源:红网   2008-08-27 17:21:22
      大学毕业后就业不理想的专业将取消招生?辽宁省教育厅最近起草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条例(草案)》中的这个内容引来各届关注,批评的声音也随后而来。
  
  有论者以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主张大学要有自己的方向,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随着市场一时的就业率波动,主张读大学者,应该有自己的趣味要求。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确实是“正理”,但是我们同时必须看到,在目前我们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人才的需要,而求学者的最主要目的,也在于找到一份好工作,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人和极少数人的比例,我们要把握清楚。
  
  有论者引用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就职演说中趣旨的追求来批评唯就业论者。蔡元培先生所论当然没错,但不能套在辽宁省教育厅身上,很简单,他面对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且是当年的北京大学学生,当年一个中国才几个大学生?几个北京大学的学生?现在再套用当年的理论,是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北京大学所处的位置更不是辽宁省教育厅下的高校可以比拟,这又有点张冠李戴的谬失了。
  
  现在的大学生很难有不愁工作的那种心态了,尤其是一些省属的高校,就业压力是第一位的,作为主管部门,为防止学生毕业后在职场颠沛流离,用就业率来约束高校的招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同时,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次优的选择,我们何尝不希望象蔡元培先生所说,大学,应该要以研究学问为旨归,我们何尝不赞成批评者所称,大学不应该随就业的市场而起舞。但这样的希望,恐怕不是靠一个省的教育部门可以达成的。一些在市场冷门但长期来看又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专业,如果真要保留,需要的是让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扶助的政策,解决这些学生的出路问题,而不是让学校硬着头皮招生,以学生毕业后的处处碰壁甚至生计潦倒,来为这些专业的苟存买单。辽宁省教育厅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尽量为他们主管下的学子负责,而且主要的还是在今后的生计上负责。
  
  早在2004年和2006年,教育部就先后表示过要把就业率和招生硬性挂钩,但迟迟未有真正的动作。笔者以为这可以对照论者引用的蔡元培之话语,“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在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大致可以套上“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一般的高校,其实就是“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一些一流高校中的品牌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遭遇寒流就“取消招生”,确实不大合适。但这个责任国家应该扛起来,如果这些专业确有存续的必要,则在相应的评估之后,就要有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把就业率和招生硬性挂钩确实应该更加谨慎,但是在就业现实已经不理想的情况下,一些省在一些高校率先实施这种政策,是无可厚非的。
  
  再往深处想,教育部在4年前就说要把两者挂钩了,2年前又重申了一次,那么国家的相关部门难道没意识到一些专业存在被市场挤掉的可能性吗?如果这些专业的存续确实关系的民族的文化或者科技的未来,这么多年的时间,应该有很多动作,可以解救这些冷门专业学子的就业率才对。教育部4年前的表态,客观上成了对其他部门的一种求援,在援兵迟迟未能充分到位的情况下,辽宁省教育厅的举措,也就没啥不能理解的了。
  
  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从辽宁省教育厅的职责范围来看,笔者以为他们这个举措无所谓对错,但是他们尽的是自己的守土之责。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