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中国的世界遗产同样如此。
在新西兰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一方面,历经16年漫漫申遗路,“中国南方喀斯特”终于成为新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也成功在望;而另一方面,中国又有六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尤以“三江并流”为甚———正在建设水电设施的“三江并流”明年如得不到有效整治,其“世界遗产”的称号很可能被吊销。申报世遗当然不是为了一个金字招牌,而更多意味着保护与责任,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申遗“更多意味着承诺,而远不仅是享受旅游收益”。
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由21个世界遗产理事国代表组成的评审团综合审议评估,“中国南方喀斯特”昨天以全票通过,成为中国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后的第6项世界自然遗产。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喀斯特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是中国首度捆绑式申报成功的范例。据悉,云南石林是目前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石林,重庆武隆喀斯特是深切型峡谷的代表,地处贵州荔波的茂兰喀斯特森林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中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性较强的残存森林。
从此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60万平方公里属于世界自然遗产。我国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申报工作,始于1991年,之前由于准备不够,未能成功。2006年1月,中国政府再次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名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它也是中国第一个以“系列提名”的方式,即由一项遗产提名来包含所有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片区。
2006年9月世遗专家组对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评估后认为,与全球其他同类型地貌相比,“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完整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演化进程,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及申报建议。
据介绍,“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并主要分布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地。其总面积达14.6万公顷,其中提名地面积4.8万公顷。据介绍,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响,演化至今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个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上升发育区的结构系统和演化序列,对研究现代区域水文网及长江三峡的形成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地貌证据,世界亦属少有。
北大世界遗产中心主任谢凝高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全球各地都分布有喀斯特地貌,而我国更是有120万平方公里属于喀斯特地貌,其中南方区域的形式最为丰富,数亿年来孕育出自然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美学研究上都具无可估量的价值。此次“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入选可谓当之无愧。它不仅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而且还记录了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
据悉,此次和中国南方喀斯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自然遗址还有:马达加斯加阿钦安阿纳雨林、韩国济州火山岛和熔岩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