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财政补贴变成企业脱困的“救命稻草”
红网 2008-08-22 13:38:52
财政部官网19日一篇《中央财政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文章,再度为从紧环境下面临资金困局的中小企业“雪中送炭”。文章指出,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
继广东对14家企业提供2.8亿财政补贴后,中央财政对全国中小企业又派发出数十亿元的大礼包,笔者觉得,政府动辄拿财政盛宴让企业分享的做法,很值得商榷和探讨。 众所周知,财政补贴是政府作为微观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受到市场调控后的被动行为。这种被动行为与市场的调控力形成的合力与市场机制作用力的方向,势必会产生一定误差,从而导致市场信息失真。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的财政补贴,好像一个无底的筐,几乎是重视什么,或抵制什么,都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装。实践证明,国内的泛财政补贴政策,不但不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推进技术创新,也会起到阻碍作用。比如,眼下人神共愤的石油能源补贴就是一个明证。 诚然,在改革开发30年中,廉价劳动力、低资源价格和高退税政策,使“中国制造”步入颠峰,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此,寻找“中国制造”新的路线图,变得刻不容缓。 因此,笔者以为,在市场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政府的扶持政策如果仍然在财政补贴路线上徘徊不前,只能算作是次优选择。而最优的选项则是,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譬如,鼓励金融创新。目前影响我国制造业出现歇业、停产和倒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觉得,企业面临的一切困难,包括出口退税、汇率、成本上涨等压力,根本算不上压垮他们最后一根“稻草”,让企业最不能承受的其实是融资困难。 因为,在现有国情下,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规避自身风险和提高效率的考量,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总是另眼看待。而中小企业要壮大成长起来,又不能不靠银行的大力支持。大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只好求助于地下“私人钱庄”,进行非法交易,非法揽储。所以,政府要通过金融制度变革,成立类似民营银行等方式,来主动为企业产业升级换代提供金融服务。 还有,通过财税激励机制,来帮助企业脱困。像国家对一些处于困境的行业,如制造业,实施减税计划,具体讲,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出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等。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我国完全具备了启动财税激励机制的经济实力。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GDP增幅,2006年将近四万亿元,去年接近5万亿元,2008年上半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达3.4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此外还有预算外收入比如各种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等等,约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还有垄断国企万亿元利润,再加上我国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位。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