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房价依旧高位,地方调控请勿俯卧撑
红网    2008-08-07 16:19:21
    去冬今夏以来,关于楼市与房价的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楼市与房价似乎成了任人打扮的小丑,谁都可以在他脸上涂抹一笔。普通百姓买不起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普通百姓的声音却最为渺小,楼市的舞台被一两个房地商、几个专家和一群所谓的断供者炒作成了不食人间烟火而极具娱乐意味的话剧。
在这场叫做“房市的新装的话剧中,始终缺席的是哪个童言无忌的“小孩”。
  
  《北京晨报》8月5日报道:有近百名国内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房价依旧处于高位,调控部门应继续坚持政策的连续性。8月6日在《新京报》统计局又发出了“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在长达10年的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向理性回归”的宏言大论。有评论者指出,暴利是高房价的始作俑者,体现在土地、开发商和炒房投机者的暴利上,房价没有出现根本性逆转,就谈不上“房地产暴利时代已终结”。房价不彻底扭转,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始终就不会结束。
  
  但是就在这个《北京晨报》调查出炉前夜,新华网在8月4日报道:一线城市楼市陷入低迷,二线城市楼市开始转入调整期,而低迷的市场促使二线城市出台政策鼓励和促进房地产交易,为楼市注入“强心剂”。显然,一些二线城市的政府并不认为现在的房价过高,相反地认为调整有可能降低房价,必须相应的调整政策,继续保持楼市的“繁荣”。
  
  一面是事实上的房价高位,一面却是二线城市对楼市的松绑,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在这悖论的背后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这场楼市盛宴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管窥中央楼市调控在地方执行的折扣性。
  
  如果说中央政府对房市的调控有时候投鼠忌器,要考虑楼市对银行的绑架以及楼市对整个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对楼市的松绑的更多地考虑的是短期地方经济利益的减少。以地方政府厦门为例,《南方周末》7月23日在“地王逃难政府为难”这样报道,2007年厦门地方级财政收入只有186.6亿元,但卖地收入却有220亿元,2008年上半年卖地收入的降低,大大超过了年初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判断,开发商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期缴款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政府的实际收入,还将更大比例下降。从中我们可以端倪出,地方政府在这场地产的豪门盛宴分享了多少杯羹,地方财政雄厚的卖地的收益少一些了可能没什么大碍,但是一些靠卖地生财的地方财政,房价下跌可能有点令他们吃不消,厦门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厦门也是出台鼓励和促进房地产交易政策的城市之一。从厦门政府,我们不无恶意的推测其他地方政府在地产的豪门盛宴取得了多少利益。
  
  有些地方政府习惯了卖地收钱过富日子,一旦没有了卖地的丰厚收益,这穷日子就过不习惯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楼市繁荣,房价高位,地商暴利,政府受益,百姓无语,一输多赢,看上去很美,却美得残忍而极不公平。楼市稍疲软,地方政府就心软,开始曲线救市,归根结底是地方局部利益的驱使。
  
  退一步即使楼市真的已经彻底回归价值之路,甚至有些低于它本来的实际价值,这种市场自然的调控,无论是地产商还是地方政府也应该接受。看看大陆富豪榜上有多少是地产商,这些地产商又是在怎么样的时间暴富的,一面是快速成长的地产巨富、一面是更多一辈子为房子打拼的百姓,地产商的暴富有时代的机遇和个人的胆识,但更沾有政策、法规不完善带来的不菲“恩赐”。地产商的暴富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原罪”的痕迹,虽然我们无意人为的去声讨这种原罪,但是市场的自然调节或许是最自然的纠正方式,政策调控更不应逆道而行。
  
  现在,房价依然高位,暴利依旧存在,请政府的调控政策一一贯之,不要忽上忽下,反复做俯卧撑。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