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救楼市还是救“寒士”是个问题
红网   2008-07-15 11:08:06
      最近,房地产市场“救市论”甚嚣尘上。据《华夏时报》7月12日报道,中央决策层近期正组织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一次全面调研,调研的结果将作为“是否救市”的最终依据。

  
  房价连续上涨了近十年,最近两三年出现几近失控的疯涨,使得楼市的泡沫越吹越大,对国家宏观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楼市投机炒作盛行,楼价虚高且节节攀升,大大超出一般居民收入增长和承受能力,制造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特殊群体——“房奴”——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官大员到普通百姓,都希望房地产市场尽快回归理性、健康发展轨道上来。
  
  然而,就在中央一些列宏观调控政策发生效应,深圳、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住房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回调,商品房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之时,市场上开始出现谁谁“先死”的怪论,房产大佬们不断放话呼吁政府出台“救市”政策。
  
  房价连续上涨,涨到100%的利润,现在才刚刚跌一下,跌幅最大的深圳房价也只不过下跌了36%,就开始喊“救市”了。难道房市不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只能涨不能跌?住房价格疯狂上涨时,没见哪位房地产商忧虑过房市会给国家经济带来什么危机,没见谁体恤过买不起房的老百姓的艰难,也没见那么多机构专家出来说问题如何严重,现在宏观调控刚刚显现出一点威力,大城市的房价才刚刚下跌了一点,竟然立即引来那么多要求“救市”的声音。
  
  要求“救市”可以,但是,请拿出“救市”的理由来!是房价跌到成本以下了吗?据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在前不久,武汉一家房地业公司不仅公开宣称,房地产存在暴利,而且主动把自家楼盘的销售价下调了30%,但即使是这样,他们还能得到10%到15%的利润;是月供中断银行出现大量呆坏账了吗?据日前《深圳商报》报道,近期不少外地媒体纷纷热炒“深圳千亿房贷断供”的消息。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面对“断供千亿元”说法,不少银行业内人士直斥“荒唐!”深圳全市房贷余额2200多亿元,不良率只有0.67%。而且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中国不大可能出现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目前来说房贷坏帐占银行贷款的比例非常小,而且中国的银行体系与发达国家不同,国有资本依然主导着金融市场。
  
  既然以上两点都不成立,那么为什么要说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救市”的地步了呢?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并没有过头,还处在“健康、稳定”可控的范围内,为什么要急着“救市”?全国中小城市的调整还未开始,有些地方房价不仅没跌反而逆势上涨,这些地方尚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要急着“救市”?
  
  不错,房地产市场的确捆绑了包括银行在内的众多利益机构,可谓一赢俱赢,一损俱损。但是,要知道,这些机构和投机客目前承受的“亏”,是建立在以往多年暴利基础之上的,是赢多亏少。在宏观调控政策刚刚起作用之时,再出台与调控政策相反的“救市”政策,不是要将抑制过火的房地产市场所取得的成效葬送掉吗?
  
  我们看到,鼓噪“救市”最凶的是那些房地产商及其利益代言人,是那些手中被套牢十几套、几十套住房的炒房客。他们要么绑架银行,扇阴风点鬼火,发出“要死一起死”(甚至威胁说银行先死)的怪调;要么以“断供”造成银行呆坏账要挟政府部门就范。显而易见,这些利益集团所救的不是中国经济,更不是那些买不起房的老百姓,他们所谓的救市目的是为了让他们重新回到原来的暴利水平,是让最需要住房的广大人民群众重新回到买不起房的绝望中去。
  
  既然“保持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是为了“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和居住条件”,那么,在目前房价水平依然居高不下,或者根本没有调整到位,很多工薪收入阶层依然望房兴叹之时,我倒要问问狂喊“救市”的人,你们究竟要救谁?是“救”那些富得流油的房产商、炒房客?还是“救”那些上无片瓦的天下寒士?这不仅关系到经济观点问题,而且关系到立场、良知和感情问题。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