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从审计“风暴”到“无名氏”说明了啥?
红网   2008-07-14 14:32:48
      我们看到,最近关于审计工作方面的新闻是接连不断,有的占据主要头条位置,如审计署11日公布的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推进省部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深化地厅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7月12日 新华网)
  
  再看看近年审计结果的公布,如审计署4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披露了对16个省(区、市)的54个县(市、旗)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显示,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7月4日 中新网)同时,有关评论审计工作方面的网言网语也较多。
  
  但是笔者注意到,审计新闻和评论方面的文章不再用“风暴”二字,取而代之的是“审计成了无名氏”的遗憾。曾几何时,审计风暴是多么威风凛凛的一个词语。现在,它在渐渐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可以说,从审计风暴到审计无名氏,是一个细微的变化,但这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审计工作震慑力的弱化。
  
  审计风暴,可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点名,也就是说对于审计出是那个部门问题,就毫不留情的在全国媒体和观众面前点名是那个部门的什么问题,什么性质的问题等;记得审计署曾多次点评批评中央多个部门的违规使用国家专项资金方面的问题,并且持续跟踪审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被审计者,至少,各个部门表现出对于审计工作的敬畏之心,由此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等行为就不是那么明目张胆和肆无忌惮;
  
  可是在今年审计署官方网站披露了对16个省(区、市)的54个县(市、旗)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结果时,就没有看到具体的姓名人士。于是有网友遗憾的称为“审计署审计的违规者都成了‘无名氏’”。其实,这种无名氏的审计公告,让审计调查的效果大打折扣,审计工作震慑力也渐渐减弱。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的:对于违规者来说,不点名批评有点像无刃剑,耍起来剑风呼呼作响,刺身上一点不疼。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地方和单位一旦被公开曝光,第一反应是整改,然后给公众一个交代。说它是搞危机公关也好,但总算在公众面前收敛一些。但如果没有被指名道姓地批评,公众并不知道违规者是谁,那么这些地方和单位也就不会如临大敌,面对“曝光”仍无所谓。
  
  笔者认为,制定详实的审计规划,固然是好,但是,为了起到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审计工作更应该在审计工作详实计划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公开和透明、震慑违法违规者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多应该形成几次有震慑力的“审计风暴”,让被审计者由于审计风暴或者毫不留情的定名批评,使得他们产生敬畏之心,进而避免他们肆无忌惮的违规违纪。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