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摊派募捐玷污了民众的爱心
红网 2008-06-02 16:36:15
据6月1日《东方早报》报道,5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5次会议,研究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做好救灾物资和资金分配使用等。
会议指出,抗震救灾捐赠物资管理要遵循“自愿捐赠、不得摊派,尊重意愿、专款专用,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公开透明、加强监督”的原则,切实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来了网友的一片叫好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灾区捐献物资和资金也是情理之事。但要有一个前提条件:自愿。然而,在救灾募捐活动中却出现了一些强制捐款、摊派捐款等不和谐的事情。 其实,强制性捐款、摊派捐款是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早已怨声载道。民众之所以对此怨声载道,并不是因为人们不想捐赠,而是强制、摊派捐款早已让募捐活动失去了应有之意,使募捐活动变了味。我们不禁要问:一些领导为何热衷于搞摊派捐款? 笔者认为,首先是一些领导的“等级观念”森严。有的领导不从群众的个人家庭经济情况考虑,一味地按照职务、职称级别的高低来决定捐款金额的多少。从捐款的多少就能看出其职务的高低,以致于有的地方出现职员捐款超过了领导,却受到领导批评的怪象。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捐款也要分三六九等?爱心无贵贱,岂能人为地分等级? 其次,一些领导把募捐当成了自己的“政绩”、献媚上级的工具。为了募捐到更多的资金,他们不顾群众的意愿,而依靠职务和行政上的“领导地位”——上级任务。强制群众捐款,更有甚者,强行从其工资中扣除,于是捐款成了扣款。就拿“慈善一日捐”来说吧,有些地方的教育系统不是按照文件的标准来捐的,而是远远大于规定的标准。对此,老师们是敢怒不敢言——胳膊拧不过大腿! 人们对强制捐款、摊派捐款产生反感的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捐款去向不明。每次募捐活动结束,我们看到的只是捐款榜,而这些资金的去向我们却一无所知。但捐款资金被一些政府“雁过拔毛”式地层层截留的新闻,早已让民众伤透了心。以致于现在连小学生捐款的时候都要问上一句:我们这次为四川灾区的捐款,当官的会截留吗?还有的人宁愿把钱直接寄到中国红十字会或灾区,也不愿意把钱交给当地部门。很显然,人们已经对当地有关部门产生了信任危机,这应该引起有些部门的反思! 强制、摊派捐款早已让募捐活动变了味,更激起了人们的怨愤。我们期待着有关部门能对今后的募捐活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严查那些强制、摊派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别让摊派募捐玷污了民众的爱心!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