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时事的刺激,一些国人重新又喊起了一百多年前“抵制外货”的口号。抵制某种产品或某国产品本来是国人的基本抗议权利,类似于其他种种表达不满情绪抗议形式,旁人都无可厚非,只要没有违法,甚至政府亦不能干涉。然而,乐之检讨本国100多年来的抵制外货的实际历史,发现大致上有以几下几点经验,或者可以供今日提倡抵制者参考:
从1905年因为抗议美国华工条约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政权建立之前,中国都不断发生抵制外货运动。这固然表示当时本国国民有基本抗议自由 ,但是,人们在抵货运动中的表现亦往往被视为其爱国与否的标尺。甚至以暴力干涉正当营业。许多商人进口货物被付之一炬,血本无归。每次抵制外货运动中,商人与消费者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不但许多人的私有财权受到侵犯,每次抵货运动也都有一些人因违犯抵货规定在身体及人格上受到侮辱。这种侮辱虽然都触及违犯了当时的本国法律,但是在“卖国”的大罪名之下,一切法律似乎都失去了效力。
??
抵制外货也往往将“爱国”问题上纲上线,与普通国人的消费选择挂起勾来,侵害到许多人的消费选择自由。甚至不准国人买某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只能买本国价昂质劣的产品。抵货由于更容易造成市场垄断,以及减少商品选择的总量,因此每每也会带来物价上涨,消费者常身受其害。当然,也许今天中国工业品制造水平,已经与清末民国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无庸讳言,许多产品的质量仍然与某些国家的品牌产品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在“抵货”的名义下,不但市场运行法则会受到严重的扭曲,也有可能使国民经济受到反抵制行动的戕害。
??
每次发生抵制外货运动,往往成为某些势力渔利的好机会。抵制外货运动的背后也往往有本国商人与企业支持的影子。抵制外货也往往成为某些本国商人发财的好机会,市场蛋糕往往以一种非正常的形式重组。许多商人甚至也会以外货改换国货商标销售,实际上外货往往仍然在销售,抵制经常仅仅是名义上的,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每次抵制某国商品之后,也是该国产品在抵制结束后大大行销之良机。抵制不但没有抑制对该国产品的消费,反而刺激了本国消费者更大的消费需求。
??
从清末以后历次抵制外货历史来看,没有一次抵制外货运动能够坚持到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所以这种抵制运动常被外国人讥讽为中国人的“五分钟热度”。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没有一次真正成功的抵货运动,而从其给国民带来的各方面后果来看,抵制外货运动也常常是得不偿失。“爱国”固然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正面价值观,然而,采取何种形式来达到“爱国”之目的,或许可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尤其是像近代中国惯用的“抵制外货”手段,是否能够在今日中国重新加以运用,可能仍需要冷静检讨评估其后果之后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