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CPI水平一季度达到了8%,仍处于历史高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坦言,如果要完成4.8%的年度控制目标,未来9个月的CPI必须控制在4.2%以内。从目前来看,当年居民消费价格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新增涨价因素已逐步汇集
虽然3月份8.3%的CPI数据较2月份出现了0.4个百分点的回落,但同期的商品零售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则较2月出现了上升。
其中,3月份的商品零售价格为7.8%,超出一季度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3月份的PPI为8.0%,超出一季度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同时,在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9.8%,比上年同期高出了5.7个百分点,而且该指数在3月份更是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0%。
李晓超表示,上游产品价格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包括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加大。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会不会扩散到居民消费价格,到底什么时候对居民消费价格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我们都在密切关注。”李晓超表示。
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并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商品价格的上涨,这都增大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
“值得关注的就是价格变化的黏性上升缓慢,但下降有时候也很缓慢,这是价格的特点。”李晓超表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对2008年全年翘尾影响3.4个百分点,要将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8%左右的预期目标,新涨价因素就需要控制在1.4个百分点以内。”
“在我们看来,价格在未来几月会继续保持在高位,所以通胀的消弭将只能是逐渐体现。我们预期CPI将在上半年回复到7%,并在剩下的时间内下降到5%左右,这样全年的CPI增速将为6.5%。”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在这样的预期下,我们仍认为今年不会再出现加息。”
投资和消费将主导未来
在国家统计局看来,目前的宏观走势符合调控预期,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偏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回落1.9个百分点;3月末,M2、M1、M0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尽管国家的调控政策收到了成效,但当前的经济形势已越来越难以判断。就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实际上就是CPI在上涨,经济增速在回落,出口在回落,而进口在增加。
李晓超认为,上述数据给判断和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带来了困难,经济增长存在着可能继续回落的可能,同时也可能掉头向上。而且更为不确定的因素在美国方面。
“美国次级债所产生的危机还未见底,可能对实体经济已经产生了影响,我们还不能确切判断其对中国的影响,只能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作出理论判断。”李晓超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因此,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发展内需是当务之急。
在外需逐渐疲软的情况之下,拉动经济发展的另“两驾马车”则愈走愈快。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317亿元,同比增速为25.9%,较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5亿元,同比增长20.6%,较去年同期加快了5.7个百分点。
“尽管出现了雪灾和贸易顺差的收窄,但实际GDP增速在一季度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显示当前的国内投资和消费仍表现强劲,3月份的数据更进一步地支持了上述结论。”雷曼兄弟公司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他认为,尽管投资和消费复苏部分同雪灾后的数据反弹有关,但它同时也说明,尽管认识到出口可能引领经济下滑,但企业仍保持了很强的投资欲望。目前,雷曼兄弟公司已经将2008年的GDP增速从9.5%调整为9.8%。
不过,在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后,一季度的居民消费额增速为12.6%,同去年同期的实际增幅差别不大,证实消费的实际增长仍需提振。
而国内的投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目前,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已成为企业再投资中感觉头疼的问题。来自河北省统计局的一项最新调查就显示,今年一季度,当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1%,为13年来最高。
李稻葵对记者表示,相对于两位数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较大的成本压力,还需要通过政府转向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投资的进一步发展,防范可能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