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告别外白渡桥
来源:解放日报 2008-04-03 10:40:00
告别总会有些感伤。这几天,镶有“外白渡桥”以及“1907年”字样的外白渡桥桥铭牌开始拆除。作为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已逾百岁的外白渡桥将移桥修缮。不过好在一年后,大桥将重新回来。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这已经是外滩景观的第二次告别。前不久,延安东路高架东段一部分正式封路,进入拆除改造阶段。这段中山东一路的下行弯道,由于可以饱览外滩及浦东美景,这些年一直享有“亚洲第一弯”的美誉。 尽管很多人心怀不舍,纷纷拿着相机前去留影作别,但他们都清楚,这样的暂别或永别在所难免,因为3.3公里长的外滩通道工程已经启动,古老的外滩需要这样一条现代化地下走廊。而人们最关心的是,古老与现代如何交替与共融?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符号载体,更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文博是城市记忆力的历史凸显。此次外滩通道工程建设中,沿线有33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而外白渡桥本身已百岁高龄,如何在建设与修复中实施有效保护,显然是此次外滩改造的关键。 在笔者看来,在城市发展中要留住城市的记忆,理想的做法显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城市的有机更新。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有效保护”。外滩通道施工过程中,在每幢建筑的周围和内部都会布置监测点,同时设置了毫米级的报警值,一旦沉降超过预定值就会报警。对此,工程建设者形象地称之为“为几个毫米而奋斗”。 同时,另一个层面是“修旧如旧”。据说,外白渡桥移走后,会对每一根钢桁架进行检测,测试其金属疲劳度,对于一些已经不能适用的钢桁架会更换。但是,换上去的钢桁架尺寸,包括色泽,都会和原来的保持一致。 而有机更新最重要的内涵,或许应该是新与旧的和谐统一。就像对于一些历史建筑,不仅仅要保护好,更要把历史建筑和周围环境,乃至老房子里的人都统盘考虑起来,使得街道、风貌、人文也与历史建筑相协调。 其实,外滩之所以一直让人陶醉,成为上海最激动人心的景点之一,一大关键是这里既有充满历史感的外滩万国建筑,又拥有与之相称的环境氛围。同时,从更大的空间视野着眼,还有黄浦江对岸五彩斑斓的东方明珠、直插云霄的金茂大厦等,传统与现代在此得到了有机和谐的互补与互动。 眼下的上海,正越长越高、越变越新。但与此同时,如何保护好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城市文化特色,在新与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显然是必须长期面对的一个课题。 外滩老建筑的保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不单是经济化的产物,更多的是作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建设与保护,本身就是城市的两条足迹。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承载城市记忆的符号得以积淀,于是保护便成为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即如何寓发展于保存,寓建设于维护,并营造与之相称的环境氛围。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人们有理由期待此次外滩通道工程建设,能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一次科学尝试,并对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值得借鉴的示范样本。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怎样告别外白渡桥,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