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是否“昙花一现”?
来源:北京日报 2008-03-24 11:41:50
近两年来,无论在海外还是内地,中国当代艺术品行情都倍显火热,天价纪录频出,大有“一枝独秀”之势。2006年初,张晓刚的《大家庭》在纽约苏富比春拍以近百万美元高价率先大幅飙升,吹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强劲上涨的号角。随后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国内以2200万元再创天价。在刚结束的2007年春拍中,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元刷新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天价。此外,张晓刚的《三位同志》(1634.6万元)、石冲《今日景观》(1650万元)、靳尚谊《画僧髡残》(1601.6万元)的作品也均突破千万元大关。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快速上涨是否存在泡沫成分?它的支撑点到底是什么?行情的持久性究竟如何?未来是否会昙花一现?市场各方人士普遍对此都感到一丝担忧和困惑。 首先,中国当代艺术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先天不足。当今许多国内热门画家、“市场明星”大多是海外先炒起来的,内地再亦步亦趋跟风,过于看海外的脸色,缺乏自主性。由于过度依赖海外市场,造成行情起伏较大,2006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不甚理想,迅速对国内产生负面影响,国内秋拍相继流拍多多。与海外联动过大,时时把海外当成“风向标”,是国内市场尚不太成熟的标志。 其二,行情上涨过快,透支较为严重,“寅吃卯粮”。前几年,国内一直是传统书画一统天下,油画一直被边缘化,许多名家的油画尽管区区几万元还惨遭流拍。近两年当代艺术经过价值再发现,行情快速升温,但由“过冷”转到“过热”也是不合理的。许多画家在短期内价位上涨了几十倍、上百倍,动辄百万元、千万元,透支现象相当严重,在一两年内把10年的行情全涨完,也是非理性的市场行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代艺术眼下正充盈着大量泡沫。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