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经济面对“不确定因素”稳中求进
来源:新华网 2008-03-07 11:49:06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程云杰 黄歆 孙洪磊)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已进行数日,2008年中国经济走向成为焦点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部分篇幅论及经济,指出中国今年的宏观调控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被控制在4.8%左右。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被确定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把握的原则之一。 总理作报告的次日,一场以经济为主题的记者招待会举行,中国三位经济主管部门的高官同台详解经济热点和应对措施,涉及宏观调控的有效性、CPI、美国次贷影响、人民币升值、通胀危险、股票交易印花税…… 与会代表委员及会外经济学家大多认为,政府的“组合拳”举措旨在稳定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它表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已把控制价格过快上涨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刚性杠杆”,但同时又为调整经济结构,促使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提供了空间。 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此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大都保持在调控目标以下。去年,受猪肉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拉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平均增长4.8%,超过3%的预定目标。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7.1%,为11年来月度增长的最高值。 在步入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继去年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数次发行巨额央行票据后,又在1月25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15%,达到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历史最高。 “不确定性”是几天来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词。温家宝总理坦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必须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全国人大代表林毅夫分析说,美国虽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盈余来源国,但中国的出口以中低档消费品为主,其收入弹性低,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减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出口高档和投资品的发达国家要小得多。 受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如何增强普通居民消化物价上涨的能力,保护民众利益,成为奉行“以人为本”方针的本届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中国将运用增收财力和其他可用财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方面,积极改进民生。”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总理宣布的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9项措施主要是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两方面来采取有力措施,包括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健全储备体系,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和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贾康认为,宏观调控从长期来看,要未雨绸缪,应对经济增长由较高速度转向较低速度的拐点;从中期来看,要采取综合性对策应对和消除高投资、高顺差、高流动性的负面效应;从短期来看,应当保持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的“相机抉择”、微调为主的合理操作。 分析者称,微调主要是防止美国经济减缓对中国的影响,如果中国出口增长回落过多,就应采取措施。 据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说:“今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左右应该没有问题。中国经济周期出现了良性大变形,即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地高位运行。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但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看来,虽然中国发展整体看好,仍要继续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给予充分估计。“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