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再见陈冠希 网络时代偶像的黄昏
新民网—东方早报   2008-02-22 10:21:00

生于1980年的偶像明星陈冠希,富家子出身,和阿娇、张柏芝等很多圈中女星关系密切,爱玩自拍,照片遭人外泄,网络流传,影响巨大,造成所谓“照片门”事件。事发后陈冠希行踪诡异,众说纷纭。

昨天,陈冠希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了!

请注意,是“香港”———娱乐圈哦,他的“退出”貌似源于“很黄很暴力”,如果不能读出他道歉声明背后的“留一手”,只能感叹一句“好傻好天真”。

有人说,陈冠希是被“公愤”和“众怒”逼走的,试问,这个“公”那个“众”会不会就是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观看被以不当途径泄露出来的明星私隐的n多双眼睛的主人呢?要不然,“愤怒”来自哪里?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娱乐圈有没有无间道暂时存疑,可是今天的娱乐江湖也不是“英雄本色”当道、偶像等同于榜样的年代了,更何况,在一网打尽的传播革命面前,网友都成了“朋友”。

严锋(学者) 网络时代偶像的黄昏

“照片门”事件其实体现的是网络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可视化特征,“璩美凤事件”发生在7年前,那时,两岸三地的网络尚不发达,导致事件不那么“严重”,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与当今发达的网络相遇之后,才带来了对社会的重大震撼,其实即使没有陈冠希,也会有李冠希、张冠希出现。陈冠希曝光的只是成年人的私生活,无可指责,但是明星们都是“有限可视”,通过发达的网络传播,让公众看到了真相,无疑是对传统道德底线的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是偶像黄昏时代的到来。

“照片门”的传播在网络上汹涌澎湃,甚至已经到了审美疲劳的地步。网民在集体“狂欢”,一方面无所不在的窥视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网友们精神麻木,另一方面公众也是牺牲者,在公众心目中,明星的形象是高于生活的,虽然也有人心里明明知道明星也是凡夫俗子,但是心中仍旧抱有幻想,“艳照门”令一个又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走下了神坛。正如一些网民所说的那样:阿娇不要再扮清纯,博同情,不是你们天真,而是我们天真,错以为你是天使,让孩子们相信了你。家长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让自己的孩子追所谓的清纯的偶像,出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供养明星,明星却在人格上背叛了他们。这种感觉是一种无法宣泄的愤怒,最后导致他们失去信仰,显得迷茫。但是人是需要信仰的,即使是一个虚伪的,不真实的“信仰”也能起到润滑、平和的作用。

李银河(社会学家) 网民窥私的狂欢

事件当中最有意思的是网民心态,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因素:

第一,娱乐狂欢,单纯的高兴,就像狂欢节时人们所经历的感觉。

第二,窥测名人隐私的窃喜,就像所有下流媒体追踪名人八卦受众所感受到的满足。

第三,追寻偶像的阴面品格。迄今为止,人们看到的都是明星光鲜的阳面的品格和表现,据说其中一位女士曾公开反对婚前性关系,主张保持婚前贞节,照片出来后,名人无法自圆其说,有点尴尬。网民有发掘某人真实品格的快感。为了应付互联网这项最新科技的狂潮,是继续努力去完成在技术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禁止,还是将全面禁止淫秽品的法律改变为分级管理(主要是按不同年龄组管理)的法律呢?

林奕华(香港文化人) 什么是“年轻人道德观”?

阿娇也好,陈冠希也好,二人在今次事件中蒙受的损失再大,承受的压力再大,在媒体和大众眼中,都不能开脱“影响年轻人道德观”的责任。

什么是“年轻人道德观”?

在权威(泛指家长)的理想中,年轻人都是白纸,并且以保护他们继续“白纸”下去之名来禁制他们从经验中找到自己,认识自己。有一次我在某教会中学便听过一位校长理所当然地说:“外面的世界如此混乱,我不能容许我的学生和它发生任何接触。”我的第一个反问是:“你打算让他们一辈子住在校内?”她明显把“我的”看得比一切重要。

每个成年人都曾是年轻人。很多今日说要保护年轻人不让他们被不良风气腐化的父母,过去都曾反抗以同样道理压制他们的上一代。但在今天,他们不想子女道德沦亡的同时,自己的人际与情欲关系却无比复杂混乱。我的意思是,不知多少人是消极利用道德来避免“问题”的产生,反而不去教育子女(或自己)以多角度思考和培养辨别是非能力来回应人生中的什么是对和错。

陈冠希事件在很多“家长”眼中的“罪恶”,乍看是“性”,其实主要还是“不能吃亏”的功利心态。谁叫“性”在我们的社会中一向不被看成是人格发展的重要一步,却是某种说闲话———最紧要的筹码?在向来重“着数(好处)教育”而轻“道德教育”的香港地,成年人们总是要年轻人成为他们自己不能成为的那个人。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