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我们该怎样纪念国耻?
来源:东方早报   2007-12-13 11:33:33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使用各种惨绝人寰的手段,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记住历史,而不是仇恨
  今天,一些空乏的口号式发泄又翻卷起来,比如网民的“铭记三十万,谢绝日本人”、“抵制日货”、“日本人真不是东西”等等。把70年前战犯所犯下的罪行,拿今天的日本人来替罪,犹如“先人犯罪、孙辈罚跪”,这多么荒谬。今日日本人当中有右翼和极右翼,不区分右翼与其他日本人的不同,就像不区分今天日本百姓与过去日本侵略军的不同一样。
  不区分具体的对象,煽动莫名其妙的仇恨,这属于一种“爱国贼”,以为自己是爱国,实际则是误己误人。“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经历过南京大屠杀苦难的李秀英老人都有这样睿智的认识,相比之下,今天的我们真应该感到汗颜。在当今的和平时代,是选择温和、理性、开放的爱国主义,还是选择狂热、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国家的选择,是民族的选择,也是个人的选择。(徐迅雷)

  把耻辱嵌入文化记忆
  是的,南京大屠杀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远得只用历史书上的一个自然段就足以概括。作为后代与作为同胞的我们,却已经开始遗忘。为什么我们对民族的耻辱那么容易遗忘?是我们比别人更缺少耻感文化吗?或许不尽然。在我看来,关键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我们怎样来纪念国耻。直白地说,在我们这里,国耻充其量只是程式化的并且日益清冷的“新闻”,而远远未能成为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记忆”。
  历史不升级为文化,耻辱就容易被遗忘。影响深远的史诗性作品、不间断的纪念活动以及内涵丰富的纪念场馆等等,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一个:建立强大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堤防,将国耻嵌入民族的文化记忆,让南京大屠杀不再只是由一组数字构成的历史填空题,而是升级成为民众能够真切感知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的文化记忆!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