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当今博士生待遇缘何这样低?
来源:东方网   2007-12-13 11:22:19

  报载,当今中国博士生待遇过低,每月只补贴六七百元,影响着他们的读博和做科研的积极性。这是在日前聚集“自主创新与造就杰出科技人才”院士圆桌会议上传出来的可靠消息。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较多。他指出:“国内博士生待遇过低,造成了一种隐性的教育不公平”。

  是呀,读博士,是许多杰出科技人才必经的学术“给养站”。在我国,研究生、博士生不是太多,而且还很不够,换句话说,近十年来大学生是多了点,但从“文革”过后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才开始重视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特别是博士生还相当缺乏。如今正为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需要大力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现在国家名额内的博士生每月补贴600元至700元,若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每月收入可增至1100元至1200元。据了解,即使在博士生待遇最好的中科院各院所,一个博士生的“月工资”也不会超过2000元。但在德国博士生的月补贴为1200欧元(以1:1045折合人民币12545元多),法国博士生待遇每月800欧元。

  据笔者调查了解,当今我国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的家庭并不富裕户,大多是工薪阶层或工人、职工、教师家庭的,经济很不富裕,甚至是借债供子女读研读博,只有那些从小过着穷困生活的学生,读书认真,成绩优秀,读了大学考上研究生和博士生;如果家庭富裕或经商富裕户的子女,养尊处优,一般都不肯好好读书上进,有的上学半途而废,连大学门也不想进的,很少考研读博。因此当今研究生、博士生的家庭经济多较结据,父母让子女上学读书20年以上,着实很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国家和大学应该知情吧!

  是的,还是这位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分析的好,他说,今天中国的博士生有着双重身份,既是高等院校的“高年级”学生,又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年龄大多超过25周岁,(有的甚至近30岁了——笔者注),面临着结婚生子,经济上要回报父母等诸多现实问题。许多家庭不富裕的优秀学生,靠如此微薄的月度补贴,很难安心读书,潜心科研……

  由于博士生待遇的过低,读书、生活、科研压力太重,去年(2006)和前年(2005)北大有位临将毕业的女博士生跳楼自杀,清华、人大也都发生过类似情况。真是呜呼哀哉,不能不引起警示!

  诚然,面对当前中国博士生待遇过低的实际情况,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志新指出,美国每年庞大的科研经费中,75%的投入花在了科技人才或科学家个人身上,真正用于科研项目“埋单”——“在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中,明确单列一项:科研人才培养费用”。笔者认为,这个对策或建议,在现行政策的情况下,作为权宜之计还是可以考虑的。但仍需要通过有关部门在科研项目审核与拨款中增加这项预算支出才行。

  我国要振兴科学,发展科技,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与造就一批杰出科技人才,国家必须舍得花钱,努力改变现状,提高博士生的待遇。不是吗?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多少年来都是这样不惜重金培养与造就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杰出人才的,如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高科技国家,正抢着以高额奖学金吸收接纳中国留学生到他们那里读研读博,中国的优秀学生一旦到了这些发达国家留学,他们以全额奖学金培养期满后,一般都被留在那里工作了,“海归”的很少。这样的经验教训还少吗?美国近几年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还不多数是中国留美科学家吗?

  当今中国博士生的待遇太低,不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应引起国家和大学的重视!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