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七大的基本精神之一,软硬实力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软实力建设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增强中国软实力即要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中国梦”,何时“中国梦”的魅力不亚于“美国梦”了,中国的软实力也就真正增强了。2006年,我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3200多万人次,但一些公民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也时有发生。2006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时的文明素质,是增强中国软实力、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环节之一,但远不是全部,中国需要做的还很多。
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具备良好积淀
冷战后,软实力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要素,充分运用软实力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国家领导集体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领域探讨和实践执政创新,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造福中国与世界的正确决断,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可持续发展,已经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中国是一个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的地区和世界大国,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起飞过程之中,中国人民也正以自信和饱满的情怀期待中国既定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伴随国家的发展与强大,虽然个别公民在海外的举止不当和形象意识不足偶尔给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但不可否认,中国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近年来不断提高,国际形象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
中国提升国家良好形象的既往工作和努力获得国际社会肯定和好评。中国加入WTO以来依照该组织规则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尤其是1997年中国顾全大局,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旗帜鲜明反对恐怖主义,先后加入12个反恐公约,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在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自由的宗旨,尊重和肯定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德黑兰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确认的人权准则,已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21项主要国际人权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这为中国今后继续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与文化外交已经取得良好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在中央的关心和重视下,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同与我未建交国发展文化关系,可以起到争取人心、以民促官的作用。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交流,不仅宣传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也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心理距离,文化交流还促进了港澳台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尤其是2007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多彩,中国在俄罗斯成功举办了“中国年”活动,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中韩交流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西班牙文化年等都红红火火。2008年奥运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之一,中国迄今已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主题活动,引起了很大反响。同时,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继续在世界各地也建立孔子学院。与孔子学院类似,还有已经国际化了的少林寺,比如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武术、中医、“风水”兴趣浓厚。
日报:孔子学院提高中国软实力
中国文化走出"孤立主义"增强软实力的举措
同时,世界大国的文化战略对我们仍有许多启示,中国需要继续重视和借鉴。许多国家尤其是美、法、英、日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提升本国文化竞争力,以大力度文化外交配合和推动其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国家形象塑造。比如,英国建立了纯熟的大文化管理机制,非常注重文化产业,其独特之处在于政府不干预文化市场的具体运作,资助主要通过政府委托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大力发展具有英国特色的“创意产业”。保护文化是法国的民族特性,借助本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外交,法国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旅游大国,旅游业超过其工农业产值。韩国的文化产业为不可动摇的国家政策,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盛行的“韩流”,有力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
三、继续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开展特色独具的文化外交
(一)提高内外和谐力度,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要通过全方位公共外交来提升中国的良好形象,发挥首脑外交的示范作用,国家首脑和政府官员作为公共外交的先行者,可以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个人魅力,提升外国公众对其本人和中国国家的浓厚兴趣和良好印象。要大力开展民间外交,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经济论坛、学术交流和体育赛事在中国举办,通过邀请商人、学者或运动员等各类知名人士来华出席活动,以其在中国的实地所见所闻影响其公众,打消国际上一些关于中国的不实之词和歪曲言论。尤其要倡导全国各阶层民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个体公民在国外要慎独,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展示和代表着中国和中华民族,杜绝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所谓“小事”。
美国学者:中国“软实力”建设不是“文化扩张”
发展软实力的国际思路
(二)政府积极带动和推动,全方位推动文化外交的创新,提升中国的整体创意能力。各级政府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继续树立亲民、爱民、安民形象,继续改进行政机制和作风,带动树立和发扬社会正气;提高全国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在国内进一步塑造和巩固稳健自信、积极向上、平等法制、公正民主的社会环境,在国民中树立开放、自信、合作、负责、团结、独立的意识。在国际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力争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国家有大的思路和策略,需要制定国家长远战略,整合政府和民间的文化力量,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大力推动体制创新、思维创新、管理意识创新以及工作手段创新,不断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抓住2008年奥运会等机会大力提升中国的传媒素质。对外传播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发挥传播方式的真实性、生动性、具体性,增强责任感。积极开展文化传播方面的国际交流,努力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媒介作用。积极宣传中国筹备奥运会、世博会以及在执行民族、宗教、人权政策方面的具体成就。国内个别影视人员时而制作渲染愚昧、麻木等歪曲中国人形象的作品,对此要加以制止和修正。通过海外当地传媒播放有关中国的客观而生动的新闻娱乐节目,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塑造和展示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加强中华文化建设的重要机遇,应该抓住机遇,向世界充分展示和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文化自大心理。(杨鸿玺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牛津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