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大理由
来源:中国网  乔纳森·安德森    2007-11-13 12:10:31

    从贫穷、封闭与混乱的经济体,迅速成长为世界大国,过去20多年来,中国的崛起令全世界的人惊诧。中国已成为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而且成为继美国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第二大的国家----在短短10年前,这样的论点似乎还是天方夜谭。

    中国制造无法更便宜

    在某些评论家看来,中国的兴起与美国一个多世纪前的情况非常类似,并且注定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未来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许多人甚至怀疑,中国的发展将预示着西方式自由主义经济时代的终结。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固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我们若客观地审视近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即将带来的影响,比目前流行的说法要缓和得多。以下是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大理由。

    一、中国不会改写世界经济的增长史。我们曾预测,中国的真实GDP在未来20年还能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这样的成就看起来非常令人吃惊。但我们也指出,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有过类似的高增长速度。从这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确是新崛起的亚洲巨龙,但并非全新的经济物种。

    二、中国不会吞噬全球的制造业,也不会偷走高附加价值的工作岗位。对于所有美国生产的产品,中国都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吗?绝对不会。原因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分工是根据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来决定的。尽管中国在电子和资讯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极快,但它依旧偏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并且在长时间里鲜有变化。

    三、中国不会卖光全世界的资产。2004年初开始,中国中央银行购买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外国资产,如今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外国持有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是否面临被中国控制的危险?不会。在中国官方外汇储蓄的增加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其他中国企业出售海外资产的收入----或是由于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资产。其实,在整个亚洲,中国实际上是购买外国资产最不积极的成员。

    四、人民币不会成为下一个世界货币。在亚洲地区,受迅速增长的中国大陆旅游者的推动,人民币在商店和餐厅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然而,这并不表示投资者已经开始用人民币来取代美元或欧元资产,因为中国的货币依然不可自由兑换,它虽然可以在贸易往来中结算,但大多数资本交易还是受到限制。

    五、中国不会成为通货紧缩的输出源头。1997~2003年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价格持续下跌,给市场带来了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我们发现这个说法存在误解,因为到目前为止,价格下降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非常低端的制造业产品,对世界其他产业的生产商影响很小。随着大陆需求上升,大宗商品和原物料的价格将被拉动,而迅速萎缩的人口结构又会导致中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提高。

    将快速走向自由市场

    六、中国不会导致其他开发中国家陷入停滞。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将带来负面影响,主要涉及其他低收入国家,即中国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然而,尽管中国在抢占已开发国家消费品市场方面非常出色,但其他开发中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同样在扩大。

    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中国显然更出众,但主要投资却是瞄准中国国内市场,而非出口型外包产业。未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将逐渐提高,这会使其他低收入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更有利。

    七、中国不会破坏“华盛顿共识”。过去20年,在“华盛顿共识”的旗帜下,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和自由化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体制国家,中国是否会彻底改写所谓的“共识”呢?远非如此。尽管还有着社会主义体制的背景,但事实上,中国却是世界上自由化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它的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加,我们认为中国会成为全球走自由市场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

    (来源:青年参考,作者为瑞银证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