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财政“钱多得用不了”完全是错觉
来源:新华网   2007-11-13 11:47:46

    耿银平

    11月12日《?望》报道,中国财政收入连续5年实现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2.6万亿元,2003年12月上旬突破2万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突破4万亿元。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多。这时候,要坚决防止认识误区,如在防止经济过热、财政又有大量增收的形势下,有抹平赤字、停发国债的呼声,也有“流动性过剩”即“钱多得用不了”等说法在流行。

    真希望国家财政早日达到“钱多得用不了”的地步,但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宣扬“流动性过剩”和“钱多得用不了”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十分有害的。中国急需财政大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首先,9亿农民和广大新农村建设还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这些年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的确是事实,但不能否认,这些发展需要的财政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广大农村和农民作出巨大的“福利让步”和“权益让步”而得到的。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存在,农民一直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国家福利”之外,尽管国家财政近两年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广大农民仍未能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还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

    正因为如此,国家这些年对农村问题非常重视,每年全国两会后,出台的第一个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盈余后,应该将农村留存的财政缺口及时弥补过来,提高农民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机制、医疗保险机制等社会保障机制,这将是财政支出调整的新方向。

   其次,财富初次分配要向“集富于民”方向倾斜。虽然国家财政取得了辉煌进步,可群众的收入却不够高。据报道,“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收入一般都占GDP的60%左右,而中国则仅占15%左右”。国家富了,群众却不能充分分享;社会进步了,却仍停留在“寒酸岁月”。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容易导致财政分配的“两极分化”,与“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的发展方针不符,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财富分配机制和工资保障机制,强化“藏富于民”,让群众充分得到财政实惠。

    第三,公共财政应加强民生性。一直以来,我们的财政多是建设性财政,更多履行的是社会经济职能,而对那些与民生发展关系紧密的教育、社会公共福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职能投入相对不足。因此,财政应加大弥补“民生欠账”的力度,对廉租房、免费教育和医疗保险等民生难题应予以更多关注,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此外,控制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防和必要的重点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解决了上述社会难题,认识到了种种财政“缺口”和“支持乏力”,财政“钱多得用不了”的错觉就不会再有了。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