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三角地拆除了什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7-11-05 11:19:37
作者:赵勇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的许多举动最终都会演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这样的经历屡试不爽。比如,10月31日晚,北大三角地的海报栏被拆除后,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北大的许多学生也在未名BBS上发帖质疑,他们问道:拆除三角地是谁提出的?谁批准的?经过了什么程序?为什么大家完全不知情?如今,这种疑问已经换来了部分答案。校长许智宏公开回应道:对北大三角地的整治不能叫做拆,而是规范。因为奥运会的一些赛事明年将在北大举行,所以校园要进行治理整顿。拆除的只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牌,它们实在有损北大的形象。“我看全世界那么多大学,都没有那么乱的。”不过,除了这种官方消息之外,我还看到一种说法:为了迎接即将开始的教学评估活动,就把影响环境的海报栏给拆了。 无论是因为奥运赛事还是教学评估,校方的理由似乎都显得理直气壮,但拆除的背后却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谁都知道北大三角地是民间信息汇聚的重要场所,为什么在拆除之前不去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呢?如今的三角地固然已不再是纯粹的思想阵地,那上面商业信息轻舞飞扬,但这种“工作重心的转移”岂不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吗?世界上的许多大学也许确实没有那么一块乱的地方,但为什么不能把它看成“中国特色”加以对待呢?我们在其他方面把“中国特色”喊得震天响,为什么在这种细枝末节的地方却要“去中国特色”呢?去掉几个海报栏就能与世界先进大学接轨吗?还有,本来拆除一事完全可以在青天白日下进行,为什么却要把它放到月黑风高的晚上鼓捣呢?难道校方不怕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继续问下去,就会引出一个大的问题。许多年前,革命党人是信奉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道理的。为了与旧世界彻底决裂,“拆除”就成了其思维方式中的重要内容。许多人都知道,北京的城墙是在1957年被彻底拆除的。当时虽有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极力反对,但他的呼吁终于无法阻挡革命的步伐。如今,我们“告别革命”已有不少年头了,但许多人似乎还在享用着革命的遗产。当过去的大建筑小设施出现了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的麻烦时,一些人便可以以种种冠冕堂皇的名义(比如奥运)下令拆除。结果,拆来拆去,我们仿佛拥有了一个美丽新世界,却失去了一种历史感。因为我们不仅拆除了一处建筑、一个设施,也拆除了一种回到历史的深度模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理解“拆除”的革命意义。许多记忆是通过物而体现出来的,这样,物体便成为记忆的化石。而为了消灭记忆,首先就要消灭那个承载记忆的物体。经过如此处理之后,人们便沉入遗忘的黑暗之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消灭一个人的精神,往往从摧残其肉体开始;消灭一种社会历史记忆,常常是从拆除其物体发端。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而如今,北大三角地海报栏的拆除,只不过是为这种消灭运动提供了又一个小小的注释。 如果把“拆除”和以后三角地的信息发布方式联系到一起考虑,也很是耐人寻味。据说,海报栏拆除之后,取代它的将是电子信息屏。这种东西大家都见过,它的干净、整洁和气派自然会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也会不断滚动出许多信息。但是不要忘记,这种信息是经过充分管理的,那上面小商小贩自然已无法染指,却也断了在校学生的民间言路。由此我便想到,此番三角地的治理整顿,或许也是对北大民间言论的一种整肃措施。而通过这种媒介转换的方式(从海报栏到电子屏),校方就巧妙地取消了一种话语空间。这种做法似曾相识,应该会让人产生许多想法吧。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