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虎照”悬案为何惊动了美国《科学》?
来源:红网    2007-11-03 11:52:59

 野生华南虎连虎毛都没有找到一根,一张华南虎照片的真伪之争就已吵成一堆,为此,论辩双方都有人不惜用脑袋作赌,来证实自己言之凿凿。近日,美国《科学》杂志也不甘寂寞,决定在11月9日刊登这幅华南虎照片。(《新闻晨报》11月2日)
  
 《科学》杂志刊登这幅虎照其实也仅仅是质疑,他们的态度很明确,并不认定虎照就是真的,“我们私下也觉得照片不太对劲。”他们刊登虎照的目的大约是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动物学、生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的注意,就照片本身阐述权威意见,以求同存异,接近科学实质本身。但是,最终结果,正如他们所说的:“真相是什么,《科学》杂志无法给出定论。”
  
 对于这场虎照真伪论争,有清醒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黑洞”,是一个无法破解的“悬案”,即使组织大规模的搜山,发现了华南虎等于帮助拍摄者对其陈述进行了证实,没有发现华南虎,却无法对拍摄者的话证伪----这次没找着,不等于下次也找不着;你们没碰着,不等于拍摄者也碰不着。
  
 但对“悬案”的一些观点我是很不赞同的:“这样的悬案,其实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实,人类求知欲望与认识能力之间的差距,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无数悬案。那种以科学精神的名义,试图不顾一切地破解所有悬案的冲动,其本身便不那么科学。”还有论者认为,“对这次的华南虎事件,各方可否拿出一点必要的耐心,等待事实真相最终水落石出,而不是急吼吼地打口水战,在舆论上拼个你死我活。”
  
 美国《科学》杂志并非不知道纸上谈兵式的辨别虎照真伪其实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依然要刊登这幅照片,因为“尽管这张照片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当我们看到它时,还是十分兴奋。”“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野生老虎真的会消失。”与此相对照的是主管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国家林业局的态度,“国家林业局只是对保护区存不存在老虎这个事情,来做一个考察论证,照片真假并不是国家林业局需要确定的范围。我们没有研究这个问题。”并称“政府不能越位。”显然,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近似于外交辞令的话,并不令人感到他们有着“十分兴奋”的感觉,而是十足的耍滑头。
  
 野生华南虎的存在与否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围绕虎照的风波并非是无厘头之争,而是科学与伪科学,真理与伪真理之争,如果真的存在照片作假的话,还是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的斗争。而鉴定一张照片的真伪,从现阶段来看,人类的知识积累和与科学手段已经具备,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出面组织鉴定,似乎这是个烫手的山芋。
  
 科学考察野生华南虎,见到老虎活体当然是一件高兴事,但未见到活体前,农民拍的虎照就是间接的证据,况且,拍摄者信誓旦旦用脑袋保证没有说谎,为什么不对照片包括胶片进行鉴定呢?显而易见,照片如果无假,野生华南虎就真的存在,如果作假,不能说明该地不存在华南虎,但至少证明目前还没有发现华南虎。这么简单同时又是科学考察首先应该着手做的事,国家林业局怎能认为是越位呢?
  
    《科学》杂志的野生生物专栏作者维吉尼亚•莫尔女士的一番话耐人寻味:“如果这是一场骗局,最后以闹剧收场的话,将令人很不愉快。”在我理解,这句话的弦外音是,如果真是一个骗局,就是一场国际玩笑。我不希望这是一场闹剧,但科学是无国界的,无视科学精神,在虎照上无作为,到最后就可能演变成一场无结果、无意义的闹剧。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