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岁女娃多多帮老爸抓“毒犯”,这事儿经媒体报道后一下子引起全国关注,新浪网还做了个问卷调查,结果98%的网友都替这孩子捏把汗。(11月1日《河南商报》)
继31日《河南商报》报道《民警用一岁女儿做掩护抓获15名毒贩》之后,今日《河南商报》又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地推出了其后续报道《1岁女儿掩护父亲擒毒贩续:两岁时将退役》。《民警用一岁女儿做掩护抓获15名毒贩》一经刊出,网上一片哗然,有网民愤怒地斥责为“母亲无知,父亲无情,记者无耻!”如果昨日的报道让人感觉到愤怒的话,该报今日推出后续报道,则让人感觉到震惊和出离愤怒了!
1岁女儿掩护父亲擒获了15个毒贩,作为媒体来说,公然把民警姓名、单位公开出来,这样毫无顾忌地报道,就不怕民警或者其家人招致毒贩报复吗?就丝毫不考虑人家小孩子出行的安全吗?为了博取读者眼球,报道还配发了较为清晰的照片,这就使人不仅要问:媒体如此曝光缉毒英雄形象,究竟是何居心?
不过,比媒体的疯狂更值得谴责的,是1岁女孩多多的父亲。年幼的孩子,丝毫也不知道周围环境的险恶,她只是天真无邪地沉浸在见到父亲的欢乐之中,她的安危,系于她最亲爱的父亲母亲身上,然而,正是应该为她的安全负责的父亲,却把她带到了危机四伏的缉毒场所!
诚然,警察爸爸的“大公无私”和高尚职业操守值得钦佩,但是,你不能借别人的孩子做道具,你就有权利让自己年幼的孩子作为缉毒的“诱饵”吗?新浪网“您是否赞成民警一岁女儿配合父亲抓毒贩”的问卷调查显示,54.83%的投票网民持反对意见,认为用孩子当掩护太危险;42.95%的网友很感动,但称此举不理智,不值得提倡。网民读了这则新闻后写到:“看了这报道很使人气愤,民警无法制观念,不应歌颂反之要追究责任,记者也是法盲以后多学点法学基本知识再说!”
“1岁女儿掩护父亲擒毒贩”的报道,为何没有感动社会反而招来人们的谴责和愤怒呢?这确实有违记者写这篇报道的初衷,但是,人们也确实应该深思一下其中的缘由了。
中国日报网站曾有一则报道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园的经理为了在电视节目中出风头,竟然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假装“喂”给一头凶猛的鳄鱼。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想象,如果欧文稍有不慎,他那可怜的儿子便会立刻成为鳄鱼口中的美味!尽管孩子被吓得嚎啕大哭,欧文却丝毫无动于衷。而欧文的美国太太泰莉也被丈夫如此“有创意”的举动逗得乐不可支。但是,大部分观众却不敢苟同这种看法。当天,负责转播这一节目的两家电视媒体几乎要被公众打来的投诉电话“挤爆”了。一些家庭组织气愤地表示,欧文的行为与虐待儿童无异。有人干脆骂他是个“血腥的白痴”。据悉,昆士兰州政府正在考虑是否以“违反工作场所安全条例”的名义起诉欧文。与此同出一辙的还有震惊世界的迈克尔?杰克逊“虐儿风波”。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把自己的小儿子悬吊在阳台上“献”给歌迷。这一疯狂举动立即引起许多电视机前观众的强烈抗议。事后杰克逊虽然出面道歉,承认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但是他把儿子当玩具的行为还是激起了不小的民愤。昆士兰州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对这位“极不负责”的父亲提出指控。
现在,这样“极不负责”的父亲也在中国出现了,而媒体居然对此类明显侵犯了未成年人权益、有害其身心健康的事情津津乐道,一则不够,接着还推出了后续报道!而其父亲表示,“如果工作需要,多多娘俩仍然会冲到最前线。”、“孩子现在年龄小,还认识不到危险,所以她不会害怕,不会因为乱跑、哭闹,而引起毒犯特别注意。”李福山说,等到多多满两岁,基本懂事的时候,就让她“退役”。看来,多多身处险境的日子还不会很快结束,离“退役”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在这里,所有关心她的身心健康的人也只有祝她好运了!但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了禁止虐待未成年人,作为执法人员的多多的父亲,想必也不该知法犯法吧?用年幼的孩子做掩护抓毒贩,一旦不慎,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也许至今也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对类似行为如何惩罚,但是,法律没有规定,不意味着做这样的事情是对的。孩子一生下来,他就是一个受到法律保护的、有自己的尊严的人,社会就应该努力为其创造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即使是作为父母,也没有权利将他们作为一个“玩具”或者“道具”来使用。希望以此为契机,媒体、多多的父母乃至全社会都反思一下,也希望类似的事情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