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白日做梦”的根源 商业与公众谁是红楼梦中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7-06-19 10:48:45

    “你期待新版《红楼梦》吗?”热热闹闹的“红楼梦中人”选秀一结束,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便联合在网上做了这样一项调查。最新结果显示(7330人接受调查),67.48%的受调查者担心新版《红楼梦》会不如1987年版,新版《红楼梦》面临的最大困难被认为是“加入了过多的商业元素”(选择比例达71.62%)。

    这个调查结果,以及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红楼梦中人”等“大型选秀”活动的种种夹缠不清的议论,让我发笑。所谓艺术所谓文化的田园牧歌早已逝去,商业的艳阳高照,还有那么多人在太阳底下说着梦话:究竟谁才是未醒的“红楼梦中人”?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拍电视剧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商业活动。政府掏钱拍电视剧(或电影)给大家免费看,仅是个例,这样的事在世界上终究稀有。

    不光是电视剧,整个儿的电视台,在现实世界上也主要以商业面目存在。公益的或公共的电视台是有的,但在世界上不占多数,欧洲的老牌公共电视台这几年还要开始考虑挣点儿钱,增加商业色彩呢。我们的电视台表面上不分商业和非商业,似乎从不提“商业”二字,但就能真的无视它们想挣钱的本能冲动和需要吗?

    我看不出,商业因素与电视剧的好看会有什么必然的矛盾。也许正相反,商业追求的就是让更多人喜欢,更多人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作品,但也未必是坏东西。1987年版《红楼梦》被称为“经典”,主要还不是因为许多人喜欢吗?

    众人认为商业因素的加入,是新版电视剧面临的大困难,其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误判。所谓商业因素,指的就是那场为期十个月、看上去耗时费钱的大型选秀活动吧。

    大型选秀活动怎么就不好了?怎么就会影响电视剧的艺术质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必然。

    这种选秀活动至少是一种相对公开和公平的竞争,如果说中国大地上存在一个最适合演“宝玉”或“黛玉”的人,那么通过公开选秀发现这个人的几率,大概不会比导演一个人私下作“大海捞针”式的寻找更低。

    实际上,我不认为世界上存在所谓最适合的“宝玉”或“黛玉”,每个人眼中的“宝玉”或“黛玉”都不同,你有你的看法,导演有导演的看法,投资人有投资人的看法。搞选秀的目的看上去正是为了尊重“你”的看法,但如果你因此期望过多,就不对了。

    如果电视剧只是导演表现个人品味的东西,那么胡玫最有权力,她一个人说了算,此时,电视作秀、群众投票、评委品头论足的选秀活动就十足可笑;如果投资人可以不顾将来观众喜不喜欢、看不看,可以拍脑袋一意孤行,那么他们耗时费钱搞这种大型选秀就愚不可及;如果电视台从这种选秀活动中得不到钱,也得不到眼球,那么他们瞎掺和这事就是脑震荡。
 
    然而事实是,他们成功了。选秀活动本身的短信收入、广告收入、吸引的眼球,可以预期的对新版《红楼梦》的关注和相关收入……将来电视剧的好评恶评虽未可知,但电视剧投资人和参与选秀的电视台的商业成功,几乎垂手可得。

    不管公众支持或者反对新版《红楼梦》,他们已经被毫无例外地裹挟其中。到时,观众绝不在少数,很多会“随喜”看一看的——哪怕是为了骂它而看呢。一个亿万人收看和热议的“热带风暴”正在我们的上空酝酿,我可以预报。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成功。这就是商业操作的威力。如此成功的模式,若没有人试图复制、重演,我才奇怪。显然,如果没有那么多观众配合、追随,他们就不可能成功。

    那么多人,一方面热烈地在商业的热带气旋中随风起舞,一方面却说着“商业因素影响电视剧质量”或“商业文化亵渎传统经典”的梦话,才是最奇怪的景观。

    在世界范围内,即使商业电视台也有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即使公共电视台也需要挣点儿“良币”。像选秀组织者和吹鼓手自称自赞某某选秀活动推广了经典名著和传统文化,就不必要了,名著和选秀,谁沾谁的光呢?像某些人担心选秀之类的活动亵渎经典,误导青少年对名著的认识等等,也言过其实了。如果没有选秀青少年就不读经典,单靠电视剧来接触传统名著,那么,问题出在哪儿?错在谁?

    电视或商业没有罪,浮躁和盲目的根源在人心。在世界的大观园中,在“红楼梦中人”这样的活动中,白日做梦的究竟是谁?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