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文明”到“四位一体”
来源:红网评论 2007-10-23 11:32:08
随着十七大的胜利闭幕,媒体关于这次大会的总结讨论也达到一个高潮。在十七大报告中,人们发现了许多的新提法、新表述。比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比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比如“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等。可以说,每一个新提法的背后都寄托着民众对未来生活的一个新期待。
在这所有的新提法、新表述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崭新表述,无疑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的价值理念,也最值得公众期待。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文明”,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将“社会建设”与原来的三个建设一起构筑“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变化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深意。 十七大报告中将“社会建设”归纳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显然,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一个“五有”和谐社会,所描绘的是一个“人人享有”的美妙蓝图。它在“怎样发展”之外,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重要问题。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价值原则与理想境界最为精当的概括与阐释。而社会建设强调的公共服务与民生改善,正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其存在价值与执政水平的最佳体现,不是高楼大厦与经济数据,而是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因此,社会建设是执政党在规划社会蓝图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社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民生建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中央对于发展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当前,一些基层政府“非科学发展”的表现,不仅在于唯GDP政绩观、牺牲生态盲目发展经济之类,更在于对民生建设的漠视:宁愿大兴形象工程,也不愿意对民生加大投入;不关心什么有利于民生发展,只关注什么有助于提高政绩。 社会建设的好与坏,与人民生活幸福息息相关。眼下,民生领域的社会矛盾依然很多,比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都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并切实解决,财政钱袋的日渐鼓胀应该与民生福利的日渐丰厚成正比。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文本,那么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就是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幸福,因此经济增长要惠及全民,经济发展成果要让全民共享。而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让全民在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过程中无差别地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幸福感。 毋庸置疑,十七大将“社会建设”纳入到对未来社会蓝图的规划之中,是必要而及时的,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期待,这一崭新表述能结出具体的政策之果,从而规范政府行为,扭转错位的政绩观,造福于社会民生。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