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贷市场受新政影响首次出现回落(图)
东方早报 2007-10-12 10:53:54
在房贷快速增长带动下,上海三季度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2096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创近3年来新高。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发布的三季度货币信贷运行显示,当季中资行新增个人房贷19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近七成。 房贷增速闻风放缓 截至今年9月,沪上个人房贷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连续增长了11个月,尤其进入今年三季度以来,房贷进入井喷期,当季房贷增加191.3亿元(七八九三个月分别增加58.7亿元、71.3亿元和61.3亿元),8月增加的71.3亿元更是超过了今年前6个月增量的总和,创32个月以来新高。 然而,挟“金九银十”之威的9月房贷尽管仍然处于高位,增量却整整比8月下降了10亿元,这也是近期房贷市场首次出现回落之势。 分析人士认为,9月中下旬上海楼市一直流传着“提高第二套房首付以及利率”的消息,节前央行和银监会就此正式下发文件,但此前的传言已对火爆的上海楼市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从而直接导致了房贷增速的小幅下滑。 “上海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央行上海总部曾在上月的报告中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出现了较快增长,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活跃的影响”。 三季度,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209.9亿元,为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增量的两倍,占其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七成,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 而事实上,从规模上而言,消费贷款增量几乎可以等同于房贷增量。当季个人房贷增量占个人消费贷款增量的91%,比上半年多增123亿元,其中新建房和二手房贷款分别增加104.4亿元和86.9亿元。此外,当季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增加0.8亿元,其中9月份增加1亿元。 贷款增速3年新高 伴随着房贷的大幅增长,上海总体信贷增速也接近了央行的忍耐极限。事实上,前9月2364.1亿元的新增贷款已经比去年全年的新增贷款多出了506.4亿元。 中外资金融机构第三季度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96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6月末上升3个百分点,创近3年来贷款增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中小商业银行为增长主力,占全部中资金融机构增量的62.3%,同比多增104亿元。而中小商业银行正是当前央行收紧流动性的主要针对对象,今年几次定向票据的发行均主要以中小银行为目标。 “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控制信贷投放,防止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目前商业银行采取了一些诸如压缩贴现规模、适度提高中长期贷款审批条件等降低贷款增速的应对措施,但全市信贷总量增长仍偏快,并在外资银行业务扩张动力增强和上市银行回报股东压力加大的双重作用下,今年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可能再创历史新高。 央行上海总部同时承认,随着今年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的释放,中资商业银行资金压力明显加大。9月末,上海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备付率较二季度末分别下降0.4个和1.8个百分点。 报告称,中外资商业银行应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环境变化,合理控制信贷规模,确保贷款合理适度均衡投放。 外资银行“入不敷出” 今年5月前后,外资行的转制曾令市场对其吸引居民储蓄的潜力寄予厚望,但从目前而言,外资行的最大亮点却是放贷而非吸储。三季度,上海外资行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0.3亿元,同比多增112.1亿元,仅次于今年第二季度225.1亿元,创下历史次高。 与之相比,三季外资行新增人民币储蓄仅为14.5亿元,略高于前两季度的平均增量。前9月,外资行人民币储蓄增加42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在沪转制法人外资银行上海分行的新增存款。 “需关注外资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对流动性管理的影响。”央行上海总部指出,9月末外资银行人民币余额贷存比为152.8%,较年初上升23.4个百分点,个别外资银行贷存比超过500%。 换言之,“个别”外资行每贷出去5元钱,只能吸收近来1元钱存款,处于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从理论上而言,由此带来的资金缺口只能由注册资本勉力而为之,而这显示是无法持续的信贷扩张。 此前有外资行相关负责人也向早报记者坦承,“牛市搬家”的确给外资行的吸储造成了一些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外资行今年的转制恰是“生不逢时”,正好遭遇了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大趋势,外资行自然也无法“免疫”。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