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新快报》报道:“为了不让噪声干扰我,我只能拿这个来盖住耳朵。”24日,是广州市环保局接访日,70多岁的李老伯将胸罩扣在头上,“抗议”家门附近火车汽车日日穿梭。
有人骂老伯是不是“变态”,有人调侃说是“行为艺术”,有人“赞”老人的行为当属最牛的“创意”,然而人们普遍回避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假如自己家窗外也是同样的噪声,同样的火车轰鸣,是不是也能把人逼疯?是不是也会有人因此而“变态”?是不是也会有人因此而搞出更牛的“创意”以求得政府部门的解决?
问题的发生不是老伯造成的,而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城市建设规划的“创意”,他们无视居民的噪音污染,硬是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建汽车火车混行的高架桥,我想,这些“创意”的官员所居之处,绝不在此类“并不要紧”的区域,甚至,象老伯居住的地方,也不太可能有市级、区级、局级领导居住,因而也才会有如此的“创意”抗议,假如我们的官员多替居民想想,多在立交桥下听听噪音对人的神经机能的影响,又怎么可能会搞如此的“创意”建设项目呢?又怎么可能不在老伯抗议之前把问题解决呢?
人要自尊,也要脸皮,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要不是被逼无奈,他是绝不会想出如此“创意”的举动丢人现眼的,并且,这个胸罩未必是老伯堵耳朵的首选,因为堵耳朵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噪声,并不是蒙眼睛,更不是堵鼻孔,他只是想用这种形式抗议某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而已。
老伯头戴胸罩抗议,能否刺激官员的神经?如果通过这种非常规的“行为艺术”行动尚且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那只能出现一种最终的后果,即老伯真的会被逼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