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已初步建成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
目前,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在上海基本建成。近年来,国家把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试点放到上海,使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保险和外汇交易市场。上海拥有全国性的外汇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机构投资者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市场和钻石市场。
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也纷纷在沪设立各类营运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上海总部,大大提升了上海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上海是我国外资金融机构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包括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在内的30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相继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上海金融市场在形成多元化、体系化格局的同时,金融开放度、金融环境安全、金融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在国内名列前茅。上海已成为金融市场体系相对齐全、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国内金融中心,初步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
二、金融市场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尚有差距
1、宏观层次的功能不足
宏观层面看,金融市场的功能不足表现在:一是信用依然缺失,二是资本市场的层次单一。
上海的信用体系建设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社会整体的诚实守信风气还未完全形成,有效的社会信用共享机制还受到各利益部门的制约,加上信用监管体系薄弱,使得违约、骗贷等非诚信现象时有发生。
与国际上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相比,上海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和结构滞后,资本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高。
单一层次和单一品种的资本市场的功能有限,不能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融资者投资和平衡风险的需求,容易导致资本市场金融资源的错位配置,从而降低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也不利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各类资金、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集中于单一市场和少数产品,加大了市场的投机性,给资本市场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2、中观层次的市场功能不足
从证券市场看,上海证券市场虽然是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挥。
从货币市场看,上海尽管有着全国最为发达的货币市场,但银行对企业的借贷,还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企业特别是创新类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需求。
从保险市场看,上海的航运保险还落后于航运的硬件设施。上海船舶保险业务主要来自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以及其他一些大型船舶公司。尽管伦敦在硬件设施上不处于领先地位,但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航运保险业务提供了保证,其2002年的航运保险费收入达32亿英镑,占全球的19%,为其全球航运中心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3、微观层次的市场主体功能差距
包括银行、证券公司、金融中介机构等微观层次主体市场竞争能力尚有不足。上海银行业机构的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的技术手段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最新要求还有差距;盈利模式过分依赖于利差所得,中间业务发展还比较缓慢;部分商业银行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
三、着力提升上海的金融市场功能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需要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且需要金融市场发挥起应有的功能。具体来说应关注以下几点:
1、建立宏观层次的诚信体系,加强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建设
上海应完善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整个金融体系应对各个市场主体的诚信历史进行数据化归档,并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要加强对交易诚信的监督,将不守信用的市场交易主体列入黑名单,使整个金融体系运转在诚信约束的基础之上。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就目前来看,上海应探索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拓展证券、期货、保险、货币等市场的交易方式,使各种市场进一步分工细化。就资本市场来说,要发展无形的交易市场,尤其要加强证券市场的场外交易和柜台交易。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应朝着最终形成运作规范、多层次、多重覆盖、风险分散的无缝隙市场体系方向发展。
上海应继续支持证券交易品种的创新,拓展基金品种,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
债券市场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制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产抵押、信用担保等偿债保障机制,逐步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
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应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
在外汇市场方面,应发展远期外汇产品,使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创造条件。
保险市场除进一步加强货运险业务,争取做大做强外,应着重提高对技术性要求高的承运人责任险、码头责任险、船舶险等业务,从而为上海航运中心的软件建设作出贡献。
货币市场方面,应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性商业票据,强化票据贴现市场的功能。应鼓励商业银行创新表外业务,通过提供收取费用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扩大银行利润。
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可考虑以下内容:推行个人结算账户,提供个人支票结算工具,大规模发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推出多种形式的定期存单;发展和完善信用卡业务,适应个人需求,提供多形式的信用卡服务;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除现有住房按揭贷款外,还可扩展到其他高档消费品等;代理销售保险合同、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并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投资银行服务,等等。
2、提升中观金融产业的经济促进作用,强化各类市场的金融功能
上海证券市场发挥资本配置功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其运行得到制度性保障。同时,对证券市场的运行采用公开、透明、规范的管理手段。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货币市场的治理,应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贷款。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加大银行业的竞争,促进货币市场的良性发展。
保险市场主要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业务拓展能力,注重软件建设。在目前情况下,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国外资本和人才,提升保险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3、培育微观金融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金融中介组织
上海应注重金融主体的规模化、国际化。在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的同时,应注重金融主体的规模化,提升竞争能力。可以采取合并、合作等方式,整合国内各金融市场的微观主体,并展开与国外金融公司的合作,扩大资本规模,增强竞争力。同时,应鼓励国内金融主体国际化经营,拓展海外市场,在国际舞台上与国外同行展开竞争。
金融中介组织的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资金支持。金融中介组织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主体。就上海目前情况而言,关键在于政策支持,给中介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环境。由于传统上很多中介组织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在发展初期可以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但必须是暂时的、有偿的。中介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是组织运转的市场独立性和资金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