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共十六大以来,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9月19日《广州日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则信息,确实让国人为之振奋,更为之自豪与骄傲。毕竟,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计划的伟大梦想,变得并不太遥远。然而,笔者觉得,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但是,我们应该以宽泛的视角,来考虑更具民生的课题——国家富强了,人民富有吗?
毋庸置疑,近年来,无论是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和科技发展,还是财政收入、外汇储备等,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一句话概括最为贴切——国家真的富有了。不过,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量财富在源源不断流入国家的同时,却出现了“国富民不强”的怪象。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998年的17.5%上升到2003年的20.2%,而居民所占比重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3年的64.8%。
笔者觉得,从现实情况来看,至少有三方面因素,严重挤压了居民收入增长的有限空间。其一:沉重的税收负担和不堪重负的各种收费。从2000年进入《福布斯》统计开始,中国的税收负担指数便一路上扬,2002年位居第三,2005年更是以160的指数“跃升”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通过调研发现,我国每年至少有2万亿元预算外各种收费离于财政管理之外,不受各级人大监督。换句话讲,各种收费至少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其二,行政成本的猛增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巨额浪费。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称我国行政管理费用25年增长87倍,大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三公开支更是触目惊心——每年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车支出3000亿元,公款旅游3000亿元;对行政决策失误的危害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远比一件贪污受贿大要案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大得多。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5000亿元。
其三,还有国企改制沉没成本。据国资委副主任邵宁透露,仅职工身份置换,至少还需要8000亿元到1万亿元。由此推算可知,已经改制的国企,国家为其埋单也绝非小数额。此外,据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近10年来,国家用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从1998年至2005年,国为了保持金融稳定,大体上投入了3.24万亿元的成本。
可以想象,税费的严重超载,以及没必要的种种浪费与损耗,加起来肯定是一个天文级数字。全体中国公民勤劳获取的财富,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和挤占掉了,如此以来,中国人与富有二字只能是渐行渐远。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国家总是在改善民生领域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大大降低了公众的生活品质。这些年来,由于公众在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而,许多人一再呼吁增加教育、医疗以及廉租房的投入力度,但国家财政总是表现得十足的吝啬,不是不想多投入一点,而是实在是国库不充裕。人们不禁要问,到底钱用在哪儿去了呢?——给企业改制交学费了,给银行填无底洞去了,被“三公”消耗掉了。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绝不能因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沾沾自喜,更为重要的是,要为民富比国强重要这个宏大命题,做足文章。可以预知,如果我们依然不在清理各种收费和减税上有所动作;如果我们不在政治和经济体治改革上,大刀阔斧;以及在其他损耗方面彻底整治,那么,“国富民不强”的怪圈永远不会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