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用虚拟货币奖励优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出色的学生将获得虚拟货币的奖励,学生可利用虚拟货币用来装饰类似博客的综合评价手册;每门课学习优秀的学生不但能拿到学分,还能赢得更多的学分积点……媒体的记者近日从新学期北京市部分高中高一新课改中发现,用来激励学生办法的花样越来越多。(9月16日《北京晨报》)
纯粹的道德就是纯粹的不道德。当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这个充满打怪升级、虚拟交易的网络社会,却要求他们在学校墨守上世纪的教育成规,实在是一件很人格分裂的事情。奖励虚拟货币多好啊,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常态化信息技术教育,又找到了新的教育实践平台。想当年,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级上的雷锋好事日记是很鼓舞人心的东西,雷锋精神当然不会过时,但再用小本子记载的方式激励当下的孩子做好事怕是效用寥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个性与品质,就譬如N核电脑时代就没有必要再去普及DOS一样,教育激励方式如果都不能、或不敢与时俱进的话,所谓的理念云云就很值得我们怀疑。
其实,奖励孩子们用来装饰类似博客的综合评价手册的东西并非市场意义上的虚拟货币:一者,它没有与现实货币发生兑换关系;二者,它也没有引发流通性消费行为,既不会遭遇洗钱危机、也不会冲击现实货币。至于所谓的逐利意识,新《宪法》都旗帜鲜明地鼓励保护合法私人财产、而市场经济的澎湃动力就是利益,利或者金钱怎么会是万恶之源呢?这里的虚拟货币也就好比发的一些电子版的小红花,你高兴贴哪儿就贴哪儿而已。管理学而言,如果一种激励不曾与被激励者的切身利益挂钩,则激励效用基本为零--孩子们的切身利益远未曾物欲化,但已然具有时代性特征,一味因袭传统方式方法,很可能使得程序与目的两层皮:譬如,我们在见义勇为上激励大人们的那一朵朵高尚的大红花便遭遇了效用的事实困境。
美国实业巨子雅科尔有句名言: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评一个人尽量用电话。说奖励虚拟货币是个好主意恰恰在于这种激励在网络流量的传播效应下会带给被奖励孩子巨大的心理满足,这是比口头表扬和张榜表扬更神气的地方。其实,即便这种奖励的意义真值得商榷,其形式上透露出的生活信号、创新价值也值得肯定。给孩子奖励些虚拟货币,没什么了不起。在教育这片天空,我们太需要虚拟货币般生活化、人本化的教育逻辑了。
作者: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