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龙永图先生,国人何时靠政府养过老?
来源:国际在线 2007-09-14 11:32:20
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买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 在今天的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养老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的这番感慨,令人默然。我们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数字显示,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050年将占到31%。 令人忧虑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基本上是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仅有2000美元左右。基于此,政府应该在民众养老问题上有所作为。面对这种让人黯然的现状,龙永图抛出民众养老不能仅靠政府大包大揽的论点。乍读之,貌似有理,诚如龙先生所言,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细细体味,则让人很难受,颇感不是滋味。因为,龙先生的论调预设了两个命题:一是民众养老全部依靠政府了,二是政府大包大揽民众养老了。 请问龙先生,民众养老全靠政府了吗?笔者觉得,国人养老不仅没有全靠政府,反而更多地靠自己。养儿防老,这是一个横亘历史的古老词语,今天它依然富有生命力。为何有人宁肯被罚得倾家荡产也要生个儿子?为何有人背井离乡、即便做超生游击队也得生个男孩?除去传宗接代就是养儿防老了。现时的不确定感,对未来的恐惧感,加在一起,就汇化为通过养育儿子安享晚年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时靠儿防老也难有保障,于是“以房养老”便诞生了。据9月13日《北京晨报》报道,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前总裁孟晓苏透露,我国首个主营“以房养老”的保险公司“幸福人寿”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计划下月正式挂牌营业。意即通过保险机构以“按月付款”方式购买老年人身后的房屋产权,帮助老人实现“以房养老。试问,如果民众养老全部依靠政府了,如果政府大包大揽民众养老了,这些人何苦以房养老,这不是自虐吗? 龙先生认为,大包大揽会让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这是伪问题。其一,政府并没有对养老保障大包大揽。以笔者自身为例,我们的养老保险通常是单位给交一定比例,工资被从中扣除一定比例,国家提供一定比例,这种养老体制犹如三角形,并非被大包大揽。其二,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濒于破产。以瑞典为例,瑞典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名满天下,他们在施行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羡煞世人,也并未有沦为破产之说。 其实,国人劬劳一生,垂垂老矣时,政府提供详备的养老保障是题中应有之义,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政策也是应该。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刘瑜在《美国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观察一下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21.6%社会保障金;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Medicare和Medicaid;4.1%其它用于退休者和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及税收返还;……如果我们把社会保障金、医疗保险费、贫困失业补助等算作广义的福利开支,这部分已占据了美国联邦政府开支的一半以上。(见《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9月) 难怪刘瑜感叹:“正是这些项目的启动及其发展,彻底改变了联邦政府开支的面貌,使得福利开支成为政府预算的主要方向。”以之观照,我们的养老体制和福利体系,其实远远没有达到让龙先生恐惧的发达程度。 一个不能老有所养的社会,注定让人恐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离这些愿景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笔者期待,那些有发言权的专家和官员们少作杞人之忧,少发表一些危言耸听的高论。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