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仅靠拓展宽度还不够
红网 2007-09-05 11:33:20
道路交通设施应该如何设置?人行横道究竟该有多宽?今后这些问题市民心里都将“有谱”。今年12月1日,北京市地方标准《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将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作出了详细规范。规范要求,人行横道最窄处不得小于3米。(9月4日《新京报》)
近年来,随着城市迅猛发展,汽车拥有量和各类城市设施的日趋增多,逐渐打破了公共道路旧有的平衡,特别是人道路,变得异常陕窄、拥堵。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以立法的形式,来破解困扰城市管理的民生难题,以确保城市人行道路畅通无阻,意义非同寻常。 从现实情况来讲,机动车侵占非机动车、行人的利益,已形成可怕的“道路霸权”,“车辆优先”也早已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道路分配理念,甚至“家家有车”变为不少地方政府追求最高“富裕”目标。 据南京市民的出行一项调查显示:选择自行车的占44%,公交24%,步行20%,小汽车还不到6%。仅占6%的有车一族,竞然让66%的自行车上班族和步行者“寸步难行”。显然,行人交通是最重要的,也是相当数量民众出行所选择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靠挤占人行道扩容快车道,纵容私家车进入城市公共交通,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因为私家车是个无底洞,今天刚腾出的路,明天就给被挤满。 在电视画面和媒体的报道中,我们都特别眼馋国外的城市美景,到处充满绿意,人车分流有序,行人拥有舒适的路权,常常发出“国外能,中国为何不能?”的感叹。譬如说,在英国,近几年对伯明翰、牛津等旧城镇进行街道改善,将部分商业大街路幅的百分之四十五至六十五,留给两侧的人行道,虽然车道缩减,难免会降低车速,但由于行人环境大为提升,这些旧城镇的商业区,反而比以前更加繁荣;还有,在法国巴黎,政府大胆决策,取消路边停车侧道,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把腾出的路面拓为景色宜人的宽阔人行道。 笔者觉得,城市的管理者在拓宽人行道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的同时,更重的是,要以人为本为着眼点,真正实现人行道的“人性化”。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高超的管理智慧和善治思维,就目前而言,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人行道不但要拓展宽度,还要做到人行空间平整,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行走环境,路灯、座椅、电话亭、公车候车站等公共设施,也要依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增加行人的便利性。 其次,还要提升人行道的生活机能与亲和力,考虑与社区活动相结合,必要时可提供作为活动场所之用,这不仅能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更能体现人行道的“人情味”。此外,仅靠改善人行道空间,并意味着城市生活品质就可全面提升。昔日,过去占用路面摆摊营业、车辆违规乱停、机车在人行道横冲直撞等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因此,有关职能部门要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整治,还人行道安全环境。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