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20岁的挑战
2007-09-01 10:50:20
“招商银行诞生于蛇口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有政府背景 ,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就伴随着危机感。大家都知道,没有客户就没有市场,自己就不能生存,所以提到尽心为客户服务,招行人都觉得天经地义。”这是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的一席话。 这位官员出身的银行行长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客户”,我们对他的专访开始还不到3分钟,他就主动提到,最近客户投诉招行网点排队问题,他希望通过网易向客户传达招行的解决措施。 在招行大厦无数趟上下电梯的过程中,随行的招行员工都抢先帮忙按住电梯门。偶尔在迷宫般的大楼里走失,遇到的任何一名佩戴工卡的招行员工都是彬彬有礼帮忙带路。 这一切,都来自“基因”中的危机感 最初,这种危机感最深重,那是一种生存的危机。招商银行诞生初期是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服务、甚至免费提供牛奶咖啡的方式,招行员工如向日葵盼太阳一样盼来了最初的客户。 后来,这种危机感被涂刷上一层喜悦。招行发行一卡通终结了漫长的存折时代,随后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一系列革命性创新业务,将招商银行推向全国最优秀银行之列。与昔日遥不可及的竞争对手逐渐拉近距离甚至有赶超的可能,让这家出身贫寒的昔日小银行开始自信起来。 但是危机感还是在主导着招商银行的一切决定。为了避免被国外大银行的光环完全压倒,甚至为其“打工”,“受宠若惊”的马蔚华在国外某大银行的全球董事局主席办公室,拒绝了联合发行信用卡的要求。 如今,已经度过20岁生日的招商银行,不再是当初那个没有能力抵御风雨的婴儿。这时,危机感来自自身。 昔日身轻如燕的招商银行,如今是一艘不那么容易就调头的大船。在力推中间业务和发展零售业务的过程中,招行首次感受到“惯性”的可怕。沉浸于批发业务昔日辉煌的大有人在,而在跑马圈地中也不甘人後的招商银行,如今也开始感受地区发展不平衡之痛。内部协调与改革已经成为马蔚华的一项重要工作。更重要的是,昔日凭借创新和一招鲜抢得众多优质客户的招商银行发现,现在推出新业务新点子之后,竞争对手的跟进非常迅速,先发优势带来的收益不复当年。 这就如同矗立在深圳中心地带已经成为地标建筑的招商银行大厦,他盛装华服,高大雄伟,在彰显财富实力的同时,已显示出拒人千里之外的威严。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大家挤在一起办公的小白楼了。 所幸危机感已经深植在招商银行的血液中。20周年行庆庆典晚会上,歌舞升平、高朋满座,但关起门来,在周年庆典的行内会议上,马蔚华严肃地宣读了“招商银行危机报告”,几十条危机几乎涵盖了招商银行每一个部门。自省还不够,马蔚华要求大家“躬身自省”。或许只有一颗谦卑的心,才能察见真正的危机,以及出路。 20岁的招行就像一个为了梦想不停追逐的年轻人,他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可能再象少年时代那样无所顾忌,但他必须怀抱最初的梦想,才不至于在未来的道路上迷失。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