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语文教育少来点“标准化”
红网   2007-09-01 09:42:51
    讲一个故事:一位美国老师手里拿着一块冰走上讲台,他问同学们:“大家说,冰融化后会变成什么?”同学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冰融化后变成水,有的说变成汽……最后,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冰融化后会变成春天。”老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满意。
  
    说冰融化后会变成春天,这位学生的想像多么合理,多么充满诗意。可这是在美国,要是在中国,这位学生不但不会受到鼓励,反而可能会得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冰融化后变成水”。
  
    作家王蒙讲了自己的故事。一次,孙子让王蒙做两道选择题。一道原句是:“在我的窗外长着一棵杨树”,下边有三个选择:“A、有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B、隔窗望去有一棵杨树;C、我看到窗外有一棵杨树”。要求在这三个选择题里挑一个最符合原意的句子。王蒙一看,觉得几个都符合。第二个选择题是:“保尔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下面又是三个供选择的答案:“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B、生命对于人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C、既然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它非常宝贵。”王蒙看完这几个选择,又觉得都对得上题意。他“不甘心在孙子面前败下阵来,于是就发挥自己的最大智慧,挑选了一个”,结果,孙子一查标准答案,说:“错,零分。”
  
    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即使学生的回答没有不妥,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也只能得零分。得了零分就意味着考不上好学校,甚至根本无法毕业、升级。所以,为了考个好成绩,学生们不得不按照标准答案去死记硬背,不得不放弃想像。
  
    儿子上小学时,课本上有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一散文的第三段是这样的: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的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就是这一段,老师让回答好几个问题,比如,全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全段的层次怎样划分?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它景物来烘托,这些景物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等等。儿子不会做,向我求助,可我也答不全。
  
    因为一切要围着标准答案转,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失却了创新,学生失却了兴趣,这是很可怕的。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彻底改变,将来学生们不但不能热爱语文,不能正确使用语文,而且由此培养人文情怀的目的也很难达到。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