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历史教育,应同历史一样完整
来源:长江商报   2007-08-31 10:03:22

    北京课改后的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大战”不再成为必修内容。但一些专家表示,两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中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内容”;另有部分一线教师也认为,“世界大战”退出必修范围,会为学生理解战后历史造成很大困难。
    课改后的教材变动,之所以接连引起舆论关注,是因为教材变动本身折射了更多信息,不得不让人们思考:新旧变化中包涵了怎样的社会观念更替、教育理念的变化等等。以这次北京历史教科书的变动可以看出,历史教育更加注重“时代性”,即贴近当下的社会背景,突出与当下热点、实用知识有关的内容。注重“时代性”,自然也符合“以史鉴今”的意义,但删除重要的历史片段,则让历史学习变得片面,“时代性”也容易被实用主义给偷换了。

    正如这些专家所言,世界大战是历史中非常有分量的内容,若要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根本离不开对世界大战这段历史的学习。事实上,任何一段历史内容,也都无法轻易删去,正如时间之轴无法折断一样。去掉一段历史内容,意味着选择性学习历史,也意味着对历史选择性忘却。更注重“时代性”无可厚非,但丢掉了历史脉络,同时会让学生们失去对当下时代的历史性思考,也失去追溯时代成果与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习认知容易陷入单向度的思考。

    不仅是历史,任何学科的教育,都应该有一种历史继承性的问题。例如前不久热议的语文教材变动,金庸“取代”了鲁迅,所涉及的也是同样的问题。鲁迅的作品、“世界大战”的历史,即便是在时间上远去,但这些知识都会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象征而铭刻着人们的社会记忆,影响着人们如何回望与预言社会的文明发展。

    教育的目的,通俗的说也是社会记忆、历史文明的传承。“时代性”问题,无非都是历史走到今天的一种结果。教育驻足“时代性”,不是简单地贴近当下,而是以更加集约的方式吸收前人的文明创造,让学生们形成更为完备的思索、判断能力,用以分析当下的问题。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随着文明的发展,这种教育所花的时间也会越长。社会问题因历史而积累,驻足时代也更应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识。

    当然,知识点可以删减,但其前提是不触动知识的体系。如果“世界大战”离开了必修范围,但在其他篇章中依然能形成对“世界大战”的全面了解,自然也是不错的。但如果这种删除只是简单地抽离出历史教科书,很难想象学生们将要如何在历史的时间之轴中跳跃,去痛苦地弥合断裂的历史事实。其结果,可想而知,历史知识不再是连贯的知识体系,而成了散篇断章的知识碎片。

    无论是历史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若以简单删除的方式来贴近“时代性”,教育的功能会弱化不少。新的时代自然有新的社会问题、新的社会观念,从而产生了新的知识需求。但这些不足以表明我们能脱离既有的历史序列,去选择即时的知识,删减历史知识和历史性的知识积累。教育本身,应当保证全面的认知,保证学生们对知识以至社会问题的历史性思考。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