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污染”背后的“人文污染”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琦 2007-08-20 11:09:29
近日,看到一篇关于(陕西)榆林市府谷县老庄沟煤矿环保之争的报道,大意是老庄沟村民不堪污染之苦的问题经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做出反应,关闭拆除该煤矿污染源头焦化厂,并责令煤矿限期治理噪音和粉尘污染,没想到不堪污染之苦的老庄沟百姓却极力阻止拆除焦化厂,使噪音和粉尘治理已达标的煤矿无法开工。 据到过老庄沟煤矿的有关人士分析说,老庄沟煤矿与农民表面上的环保问题掩盖着观念之争,背后实际上是利益的争夺,利益问题不解决,煤矿当然无法正常开工。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人文污染。 人文污染的危害远大于环境污染的危害。“人文”这两个字的中心是以人为本。但除了以人为本,“人文”这两个字还有更广泛的意义。 有一则故事:周末,来自中国大陆的李明随一位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悉尼周边海域捕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以后,那位澳洲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李明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要扔?”华人平静地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李明又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事都要别人提醒、督促”。 这个故事,大体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人文”的实质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和契约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而老庄沟煤矿的环保问题,缺少的就是这种人文素养。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在企业修路、架电过程中无视国家法律政策,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甚至无事生非,制造事端,使人文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在这种人文风气熏陶下,我们的生存环境不知会成为什么样子? 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而且重视企业文化、公民契约意识、社会福利等人文软环境的保护。而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有一些人仅仅意识到了自然环境污染的危害,而忽视了人文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所以,在治理自然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人文环境建设。要在更高层面上破除“靠山吃山”的狭隘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资源整合发展观;要在更深领域里破除狭隘的绝对公平意识,强化公民在契约约束下的相对公平观念;要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破除占山为王、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树立开放意识、全局意识的大空间概念。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