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国务院批复东北振兴规划 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来源:新华网   2007-08-08 09:24:20

东北在数控机床等行业的发展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资料图片)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要求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国家四大基地。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可能会让市场对东北板块的上市公司再度加以关注。振兴东北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将给这一地区装备制造等领域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明确机遇。

  中国政府网7日公布,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要求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国家四大基地。

  依托传统优势打造四大基地

  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王广林研究员表示,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许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家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以进一步提升东北在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水平。

  “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的建设,则可以依托上述产业,增强东北地区的自主创新,实现科研为企业服务,切实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王广林说。

  国务院批复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完善区域协作交流机制

  规划的范围包括:辽宁盛吉林盛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所刘晓南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等都不尽一致,自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三省分别制定了振兴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有关部门也编制了相应的专项规划。

  “但受行政体制的制约,东北三省规划中缺少跨省的重大项目设计,缺少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空间战略性调整和地区间的协调,各专项之间也缺少横向联系,各种规划之间缺乏协调与衔接。”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编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可以有效地协调各专项规划和分散的区域规划,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国务院批复指出,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交流机制,推进《规划》顺利实施。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按照平等互利、加强合作、资源优化、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东北地区与其他省(区、市)的联系和协作,着力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形成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协调机制。

  着力解决体制限制和资源约束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东北三盛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共同组织,自2005年5月开始编制。

  至记者截稿时为止,规划的最后文本还没有公布。根据此前的了解,规划共分八个部分: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振兴目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提高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和政策措施与实施机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规划把东北地区放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大格局中,明确东北地区振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轨迹,着力解决的是地区间由于体制限制、资源环境约束而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记者

  何鹏)

  央行上海总部:东北和中西部成外资流入新热点

  新华网上海8月1日电(记者黄庭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报告》称,我国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正成为外资流入的新热点,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数据显示,2006年,仅西藏、新疆、辽宁三省区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速分别达到了560%、120%和66.7%。

  振兴东北3年,转机写在人们脸上

  振兴东北地区战略实施三年来,东北地区已经走出最困难的时期,经济低迷的状态得到了根本改观,开始走上了全面振兴之路。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谈起东北面露喜色:制约东北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国有企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初步成果,民生得到了改善,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三年:东北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三年来,东北地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增速分别为13%、13.7%和11.6%。在过去三年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区加权平均增速的差距分别为1.3、1.1和0.88个百分点,增速差距正在逐年缩校

  “东北板块”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日前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一消息也许会让市场对东北板块的上市公司再度加以关注。分析人士表示,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在今后实施过程中,将给这一地区的上市公司带来明确机遇。

  记者昨日(7日)采访的一位宏观策略分析师指出,从产业投资的眼光来看,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框架下,东北地区农业、装备制造业及资源等几类上市公司值得关注。他表示,振兴东北的规划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被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这将给北大荒等上市公司形成利好预期。此外,东北是老的重工业基地,有相当多质地优良的重工企业,不少优质资产也进入了上市公司之中,由于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家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产业领域,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振兴东北具体政策的出台,相关上市公司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可能也占了“东北板块”最多的比重。

  另外,关注该地区资源型公司的一大理由是,东北不少城市属于资源型经济,在资源逐渐耗尽的形势下,亟待进行经济转型,这一过程相应会获得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这意味一些与该类型经济环境紧密相关的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生机。

  一些投资人士还认识到了“振兴规划”下将涌现的并购重组和资产整合机会。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东北地区在机械、汽车、化纤等产业上其实具有传统优势,但由于国有经济占据很大比重,产权流通的环境又不是很发达,所以阻碍了一些生产要素的流动。但随着振兴规划的出台,投、融资及产权体制的软环境方面,肯定也获得较大的改善。这将使各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在优胜劣汰中实现资源优化,强者更加胜出。不久前,实力外资并购一家辽宁重工业上市公司之母公司股权的事例,就已经向人们展现出了这一趋势。

  记者昨日还采访了一些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一位上市公司的董秘向记者表示,历史包袱沉重及管理瓶颈所造成的盈利能力低下,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除了需要企业内部的改革与调整,也需要外部政策的配合。目前,税收改革、社保体系建设推进,以及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东北的信贷支持已经露出苗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实质性减轻上市公司的负担,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拓展空间。(记者

  田露)

  ■记者观察东北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成为近年来众多省区奋斗的目标。

  “东北有能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已经成为东北学术界的共识,此次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将为东北实现这一目标注入强大的推动力。”辽宁省社科院经济所刘晓南研究员说。

  此前出版的《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表示,东北经济区具有综合工业体系、科教优势及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农产品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对东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自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经济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考虑,东北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条块分割、产业结构趋同、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协调等问题进一步显现。

  一是铁路、公路、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难以协调发展;二是东北三省资源日渐减少,而蒙东地区矿产资源富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迫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刘晓南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出台,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各省的发展任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协调跨省区的重大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项目建设。如提出了建设同江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黑河至北京、绥芬河至满洲里、珲春至阿尔山、丹东至锡林浩特六条跨省区通道;建设并形成跨省区的、加强与外部联系的煤炭、油气、矿石、粮食、集装箱、重型装备、客运等七大运输系统。

  “事实上,东北振兴规划本身也是国家经济部署的重要安排。”刘晓南说,此次国家批复明确指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而装备制造业首先是要服从全国产业布局的。

  他表示,可以预见,规划的批复和实施,可以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和条件以及较好的产业基础,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东北经济区完全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记者何鹏) (上海证券报 )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