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动漫产业:多些“原创少点翻唱”
来源:搜狐动漫     2007-08-04 09:36:19

    统计数据,清晰地折射出南京市动漫产业的现状:面对满眼商机,南京大多动漫企业一时还“有心无力”。

  “南京动漫”,出路何在?今年上半年,市政协多次组织委员深入调研,为南京动漫产业把脉开方。7月19日,在市政协十一届55次主席会议上,《关于发展我市动漫产业的建议案》获得通过,近日将提交市委、市政府。 
 
     “设立南京动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等建议,成为这份建议案的关键词。

  动漫播出市场“缺口”达20万分钟

  动漫经济是知识经济,同时也是风险经济,成本高、投入大,在发展初期,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设立南京动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民族民间动漫素材库建设,以及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动漫产业链的建立。

  市政协教卫文体委员会主任杨炎明说:“目前,国内动漫市场已达千亿元以上,但一方面是商机无限,一方面是国产动画片生产脱节,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为鼓励国产动画片创作,去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每天17时至21时黄金时段,只允许播放国产动画片。据央视测算,要填满这一黄金时段,央视以及各地方电视台需要25万分钟片源,而国内生产能力只能提供5万分钟。国产动画片太缺原创。”

  “原创”岂是易事。据介绍,动画片制作成本为1.5—3万元/分钟,一集22分钟的动画片成本为33—66万元。如果没有外力扶持,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承受。

  南京动漫,原创已近三分之一

  【建议原声】动漫产业发展需要“扎堆效应”。我市应在加大现有动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集中一定资金建设研发、制作、信息共享、漫游测试服务等动漫公共服务平台,防止分散、重复建设,降低企业开发费用,缩短企业开发周期。

  “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南京市动漫产业发展虽然起步稍晚,但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卫文体委员会副主任周福龙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动漫产业的发展,在市委宣传部编制的《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将动漫产业作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行业,并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有40多家动漫企业落户南京,直接从业人员逾千人,动画片年生产能力已达2万多分钟,年实际生产国产原创动画片近6000分钟,已近三分之一。

  然而,“总体上看,具有原创能力公司还不够多!”中国动漫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屠曙光指出,由于产业发展规划的缺失,目前南京动漫企业数量不少,成规模、有知名的品牌、在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企业各自为战且多数从事外包加工业务,企业间、园区间简单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动漫企业盈利模式单一,产业链断裂现象较为普遍。

  动漫赚钱,70%要靠衍生产品

  【建议原声】根据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利润的70%来自于衍生产品。因此,应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导我市动漫企业了解市场、研究市场,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运作,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发衍生产品。

  “原创动漫产品投入大,播出机构出价却普遍偏低,单纯做原创动漫肯定赔钱!”市政协委员、市广电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市动漫行业协会副会长郭秀君认为,要突破产业化难题,应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运作,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开发图书、电影、电视、舞台剧、音像制品,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饰、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

  “没有原创,就没有衍生产品。”郭秀君说,当务之急是要多管齐下,大力扶持企业多“原创”、少“翻唱”。借鉴外地经验,我市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班子,在资金、税收和公共技术平台等方面,予以企业切实支持,把政策落到实处,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