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谁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作者:熊丙奇    2007-07-31 10:23:37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网友们在发帖时经常爱引用的话,以此表明自己的大度,以及对于对方观点的不屑。

  对于这一现象,有网友站出来,说大家不要把这句话用错了—我不是“你我”的“我”,你我私下之间,是平等的,有各自说话、表达观点的权利,没有谁能捍卫得了谁,没有谁可以让对方闭嘴。 
 
    伏尔泰先生这句话中,“我”指的是国家公器,因为只有国家公器才具有“捍卫”的权力与能力,意思是说,政府可以完全不同意公民说的话,但要捍卫公民合法的言论自由权。

  网友们被这样的文字绕得头疼,哪有精力去理会,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捍卫”其他网友说话的权利,整个网络,就是一个多元观点并存的空间。可是,现实却给网友们这样的教训—山东济南7月中旬连降暴雨,一名女网民因转发帖子讨论当地一个商场是否淹死人,被公安以“恶意散布谣言”拘留。另一名男网民亦因发帖指济南保安队员在灾场殴打群众,被指“煽动群众,制造事端”被拘留。

  可以说,在目睹整个城市汪洋一片的巨大灾情时,人们想知道是否有人淹死、有多少人淹死、政府怎样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的心情可以理解,这个时候,如果信息未能在第一时间由官方权威发布,或者官方也在焦虑地收集信息寻找对策,那么各种声音、各种议论会传出来,包括夸大了的死亡数据、渲染了的受灾程度、贬低了的政府效率,这些都太正常不过,与“恶意散布谣言”、“煽动群众”根本沾不上边。如果人们面对灾难,都乖乖地呆在那里,不打听、不评论、不焦虑,那才是一件万分恐怖的事。反过来,正是大家对事情真相的渴求,对救灾的期待,促使政府加快事件处理效率与进程。

  这样的事,几乎在所有国家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中,都具有普遍性。印度洋海啸发生,关于死亡人数,从事件开始起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焦虑的各方人士依照自己得到的有限资料发布“小道消息”,说死亡人数是20万、30万,甚至更多;美国“911”事件,最初估计死亡及失踪人数高达6500人,最后经确认大幅下降至不到3000人,在这期间,政府官员、媒体记者、普通百姓都对死亡数据进行过“错误”的估算。

  在我们的门户网站上,还保留着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的专题页面,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回顾整个灾难事件的进程。有意思的是,英国媒体认为美国媒体的报道严重“失实”,报道称,在“卡特里娜”飓风席卷新奥尔良后,来自灾区的消息差不多都是负面的:武装匪徒在“超级穹顶”体育馆和会议中心恐吓灾民,数十具遇难者尸体堆在一起,散发着臭气,尸体被扔进了冷藏库,儿童被奸杀后扔进垃圾箱。美国电视台不断重复这些耸人听闻的报道。然而,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去一个月后,人们才逐渐发现,这些报道中只有少数是真实的—“超级穹顶”体育馆的死亡人数只有6人,其中4人是死于飓风,第5名受害者因用药过量死亡,第6名则是自杀。即使确实存在一些媒体所报道的枪杀或刺伤事件,也没有人在事件中死亡。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美国政府对媒体报道失实的惩罚和整改,也没有看到某个网民因为在网上发帖而被拘留。我只看到一则关于老百姓“受罚”的消息:美国14名市民涉嫌骗取飓风救济金遭起诉。

  能捍卫公民话语权的只有国家公器。如果国家公器不能够依法捍卫公民话语权,依靠公民互相“捍卫”的话语权,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事实上,此次网友发贴被拘事件,无非再次证明,个人连自己的话语权也无法捍卫。这样的经历,每个网友也许都有,当你发布在网上的话语被网管以莫名理由删除之后,你能说有能力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吗?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